關於學會 黑面琵鷺 生態旅遊 學術調查 七股風情 黑琵志工 交流討論
   
 
 

產業七股

生態七股人文七股
產業七股
七股飛羽
 

鹽分地帶~牛蒡

 朱雀@2006-04-05

圖1 牛蒡稱吳某又叫疼某菜
by 朱雀


圖2 牛蒡植株
by 朱雀


圖3 深耕整地播種牛蒡
by 朱雀


圖4 撥種後約二週時的牛蒡苗
by 朱雀


圖5 播種後三個月成片綠油油的牛蒡田
by 朱雀


圖6 採收時需先將地面上的葉子割掉
by 朱雀


圖7牛蒡以機械進行採收
by 朱雀


圖8 機械配合人工收成既省時也省力
by 朱雀


圖9 機械犁入土深度與牛蒡直根相當
by 朱雀


圖10 搖動牛蒡便可輕鬆拔取其直根
by 朱雀


圖11 牛蒡收成時農忙景象
by 朱雀


圖12 牛蒡意象
by 朱雀

 

 牛蒡(great burdock,學名為Arctium lappa L.)為菊科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其形狀細長,狀似牛的尾巴,而以「牛之旁」為名,故稱為牛蒡,台語俗稱為「吳某」,為日名之音譯[1],也有人稱為「疼某菜」,因其為精壯食品。台南縣為牛蒡的最主要產區,以佳里鎮栽培面積最廣,也曾舉辦過「佳里牛蒡節」,在北七股地區也有大面積栽培。

 牛蒡主要利用為其長長直直根部,其根富含鐵與纖維等營養,但直根耐水性差,不過極為耐寒,因此均避開春夏雨季,一般均在11月下種,隔年三四月間收成[2],恰與鹽分地帶水田、旱田輪作景致相當,春夏多為水田,冬季則多為洋香瓜、大蒜、紅蔥頭、牛蒡等旱作,牛蒡田也為七股具代表性的旱作。由於牛蒡直根可深入地下約80-150公分,因此整地時需深耕,以人工或機械播種,而收成時需先用割葉機將地面上葉子割掉,再採收地下的直根。

 也由於直根長竄入地底下,若以人力挖掘不僅費時也費力,目前均以機械配合人力採收,先以機械從牛蒡植株旁犁過,深度與牛蒡直根深度相當,在旁一字排開等待的人力,便可輕鬆用手搖動拔取其直根,去除葉柄後並直接送往集貨場,經清洗、分級包裝後,新鮮的牛蒡即鮮銷上市集,或外銷日本,或送入食品加工廠製成牛蒡茶、牛蒡絲或牛蒡粉等。

參考文獻
1、 王禮陽, 臺灣蔬果誌, 時報文化出版, 1995.
2、 陳榮五、陳鴻彬、林世欽, 牛蒡品種栽培管理及加工,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特產-1, 民國81年6月.

   
 

南瀛漁業~掛網笱

2004-10-07

南瀛漁業~魚塭

2004-09-09

台鹽機械製鹽流程

1999-01-01

鹽田

1999-01-01

人工鹽田

1999-01-01

機械鹽田

1999-01-01

七股鹽山

1999-01-01

聯絡我們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