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會 黑面琵鷺 生態旅遊 學術調查 七股風情 黑琵志工 交流討論
   
   
 
 
心得分享 留言討論心得分享 友站連結 會刊下載
 


黑面琵鷺

 李琪華/台南市和順國中實習教師@2005-04-04

 

 秋天是候鳥遷徙的季節

 冬天是觀賞候鳥的季節

 每年10月總會聽到報章雜誌報導著候鳥捎來遷徙的訊息,在這群來自遠方的飛禽當中,有一群體型有點大,嘴喙扁扁又長長的嬌客選擇台灣為駐足點,這群珍貴嬌客就是俗稱「La杯」的黑面琵鷺,因其族群數量稀少就顯的珍貴,也因此受到國際間保育團體的重視。在此同時政府機關與保育團體也開始辦起[與黑面琵鷺有約的活動],透過解說員詳細的解說、高解析度望遠鏡的觀察,可以讓學校機關團體與民眾對黑面琵鷺有第一次親密的接觸,對其習性有更深入了解的機會。一直到隔年的4月,氣溫回暖,才會陸陸續續的北返回到北方的繁殖地,繁殖並且孕育下一代;黑面琵鷺同其他候鳥一樣,因應季節的變換且躲避北半球寒冷的氣候,縱向向南遷徙尋找適合生存的地方,所以在台灣黑面琵鷺是冬候鳥的一種,也就是說冬天是觀賞黑面琵鷺的季節。

 為何La杯會選擇台灣為渡冬區?仔細的了解台灣的地理環境就可找到問題的答案。四面環海的台灣島地理位置恰巧位在亞、澳候鳥遷徙的路線上,島上多種的林相資源,足以讓候鳥棲息,西半部海岸線多處河流出海口所沖積產生的浮覆地,是魚類孕育下一代的魚場所更是提供了豐沛的食物來源,每年才會吸引數以萬計的水鳥駐足。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早在當初葡萄牙人稱台灣為[福爾摩沙]就已經闡述相當明確了。La杯也同其他水鳥運用這豐沛的魚類資源,因此幾乎在台灣西半部河流的出海口,都曾經有La杯出現的記錄。近來由於港口的興建使得魚場的減少,La杯所能棲息的的地方相對的也就減少。幸而在現今曾文溪出海口的北岸有塊被開發後但未被設置工業區的浮覆地,有著堤防的防護,提供了La杯一個安全的棲息地,也因La杯每年來台灣最大的族群主要都棲息在這,所以也就被稱為「主棲地」。近來由於到主棲地觀賞La杯的人數,不論是機關團體或是一般民眾漸漸增多,台南縣政府當局在主棲地北岸堤防搭建了賞鳥亭,當地賞鳥與保育團體架設高解析度望遠鏡,配合著解說員詳細與風趣的解說,使得觀賞的人不僅對La杯的生活習性有進一步的的了解,對於當地的風土民情有所認識,同於能激起對我們生活這塊土地的認同感。多所學校將觀賞黑面琵鷺列為戶外教學的的對象,恰巧配合現階段的國中小學注重戶外教學的政策,搭配著學習單的設計,能讓國中小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有所收穫。

 曾經被列為瀕臨絕種的La杯,目前全世界的數量約九百多隻(根據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91年全球普查資料),每年都會有一半以上的族群來台灣渡冬,91年12月的調查資料更高達600多隻。這幾年經過有關當局與民間保育團體的努力,使得黑面琵鷺的保育工作更加落實,也因此得到國際保育團體的贊賞。但很不幸的,去年(91年底)來台渡冬的La杯族群中,根據調查的結果有90隻因感染肉毒桿菌,體力不支倒地,經過相關單位的努力搶救,還是無法挽回其中73隻的生命,活存下來的17隻經過調養之後,最後成功的野放了;今年冬天已有鳥友看到野放的La杯再次來到台灣。這17隻La杯提供了研究者許多寶貴的資料,期待對La杯的許多「謎」能夠解開,更希望中毒戲碼不再重演。

 就整體生態系統來看,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有其意義,不論是生物網、食物鏈以及生物塔,扮演的角色都有其重要性。由La杯會選擇台灣為渡冬的主要棲息地,可想而知台灣能夠提供豐富的魚產食物來源,這些魚產也是人類可以利用的食物來源;若是我們能加以疼惜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資源,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的目的,其道理正是所謂「今日鳥類,明日人類」。

 

   
 

黑面琵鷺

2005-04-04

南瀛之旅/黃昱源

2005-03-01

南瀛之旅/陳酩孔

2005-03-01

南瀛之旅/劉晏岑

2005-03-01

南瀛之旅/詹金和

2005-03-01

南瀛之旅/郭千慈

2005-03-01

南瀛之旅/張哲維

2005-03-01

南瀛之旅/王奕方

2005-03-01

南瀛之旅/熊良鈞

2005-03-01

植物課程後隨筆

2004-09-01

聯絡我們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