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日報民國96年8月2日
記者盧萍珊/南縣報導
為傳承曬鹽歷史,縣府向文建會爭取五百萬元在七股復曬鹽田;無獨有偶,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花費二千萬元,在北門的北門村打造早期鹽田風貌。
隨著台鹽結束曬鹽後,因為南縣沿海已不見人工曬鹽景象,文化局向文建會爭取鹽田復育計畫,獲五百萬元的補助,目前已完成初步規劃設計,地點就在七股鹽山與鹽博館之間,面積暫定為五公頃多。
鹽田復育包含瓦盤鹽田和土盤鹽田兩種製程及所需的相關設施,其中瓦盤鹽田開放民眾體驗,但土盤鹽田則因土質鬆軟,怕開放的民眾雙腳陷入泥堆裡造成危險,所以僅供參觀不能體驗,預定在年底前完工。
雲管處也有志一同,在北門鄉的北門村鹽埕地,也興建一座以瓦盤曬鹽的鹽田,第一期工程費為二千萬元,目前已大致完工。
雲管處表示,這座復曬鹽田較一般不同,是外圍架設鐵軌,可以模擬早期將曬好的鹽運送出去的景象,遊客可以下鹽田體驗曬鹽的經驗,也可以在旁的涼亭稍勢休息、吹海風。未來北門村的復曬鹽田也會產鹽,提供平安鹽祭時使用。
南縣沿海復曬鹽田除目前正在規劃的七股鹽田、北門鄉已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北門村鹽田外,還有一座已運作多時的北門鄉井仔腳鹽田,這處是縣府在五年前台鹽公司正式宣告停止曬鹽後,在南縣復曬的第一座鹽田,目前則由雲管處管理,今年一到六月已有一萬二千人次進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