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題: [2006/08/09]黑琵保護區生態 委學者監測  (閱讀 5921 次)

rosefinch

  • 學會幹部
  • 老鳥
  • ****
  • 文章數: 1559
[2006/08/09]黑琵保護區生態 委學者監測
« 於: 八月 12, 2006, 09:25:15 am »
2006/08/09中華日報
記者張淑娟/新營報導

 南縣的黑面琵鷺多數是白天休憩晚上覓食,與香港地區有所不同,而為何黑琵選擇曾文溪口,縣府農業局已委由學者專家監測保護區內生物及區內的生態品質,以提供黑琵保育工作參考。農業局人員強調,目前黑琵研究中心已完成,未來將可研究更多黑琵生態。
 農業局委由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系教授王建平持續監測黑琵保護區棲息地營造及生物監測,並調查保護區內相關的底棲生物,其中在曾文溪口所調查出現的以毛類最多,占九科即沙蠶科、海稚蟲科等,另貝類有海螺科等四科,此外在七股頂山調查時,出現物種有十四科,仍以毛類四科和貝類四科最多,至於主棲地的魚類有十九種,數量較多的是曳絲鑽嘴魚、短棘福和花身雞魚,曾文溪則有廿三種,數量較多的是蝦虎科、鯔等。
 農業局人員指出,來台度冬的黑面琵鷺約占總數七成,可見台灣已是黑琵最主要的度冬區,兩年前黑琵曾因肉毒桿菌,死了數十隻,為避免有類似情況,每年都針對黑琵重要棲息環境展開肉毒桿菌監測,同時也觀察其夜間行為模式,再則是委由學者研究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底棲生物,深入了解黑琵生態,做為保育資訊,此外黑琵研究中心也已完工,正展開工程驗收,未來將有助於探討研究黑琵的相關事宜。 
 另農業局人員強調,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及群聚指標與生態品質有密切關連,如生態品質越好,所蘊含的生物性和群聚指標越高,此外可藉由對生物多樣性及群聚指標進行分析,以推估黑琵保護區實際的生態品質,預期其生物多樣性指標明顯偏低,可能對黑琵產生影響,以做防範,所以才委由學者年年調查保護區內的底棲生物情形,了解是否有所改變,以確保黑琵不受影響。
 農業局人員也表示,對黑琵生態還有許多不了解,如台灣黑琵多屬白天休憩晚上覓食,香港黑琵則是白天覓食,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生態習性,確有必要做更多的研究調查,以了解珍貴的黑琵生態。

 
2006/08/09 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