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81
勁報 2020/11/24 20:56(2天前)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
https://times.hinet.net/news/23130003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台管處)今(109)年度開始推動「生態友善棲地營造」保育策略,考量在不打擾漁民生產前提下,只要漁民能配合生態友善策略,讓魚塭能在每年10月至隔年4月黑面琵鷺等國際遷移物種度冬期間配合曬坪,曬坪期間魚塭連續5天以上水位維持20公分以下,留下雜魚及不驅趕鳥類等友善行為,即可獲得生態旅遊規劃、鳥類監測技術及生態服務津貼等相關輔導獎勵。

台管處今(11/24)日在安南區城西里活動中心舉辦成果發表暨講習會,吸引40多位在地漁民及社區民眾前往參加;經過近1年努力,今(109)年度已經有安南區城西里嚴里長、七股區養殖漁業產銷班王班長、漁二代回鄉邱姓年輕漁民等3人,提供10.8公頃魚塭成為生態友善棲地營造合作夥伴,並配合執行降低水位等友善策略,成功吸引黑面琵鷺等水鳥前來覓食。

另外,經台管處邀集社區民眾參與相關觀摩、教育研習等活動後,生態友善棲地理念逐步在社區內獲得認同,截至目前為止至少又有4位漁民表示願意加入合作夥伴行列,明(110)年可望再新增34公頃以上友善生態魚塭。

台管處表示,國家公園除了做好園區內棲地保育工作外,也希望園區外私有地魚塭能夠一起來支持國際遷移物種保育工作;如果每塊養殖漁塭都能在漁獲收成後曬池期間,配合執行小小生態友善措施的話,積少成多就能串連成國際遷移物種能安心生活的台江保育綠色地圖,共創「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永續保育願景!台管處也歡迎對「生態友善棲地營造」理念有興趣在地漁民能踴躍來加入合作夥伴行列;若有意願者可隨時洽詢台管處保育研究課06-2842600轉1608楊技正尚
82
最新更新:2020/11/04 14:47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4日電)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011040225.aspx

為達成經濟發展及生態保育雙贏,國產署近日開會決議,位於高生態爭議區的嘉義、台南鹽業用地,以及已提供給保育團體認養的國有地,都將不再受理業者申請設置太陽光電。

配合太陽光電政策,國產署近年以多元方式釋出國有地供業者設置太陽光電設備,除外界較為熟知的標租外,還有委託改良利用、委託經營、申請開發等方式。

其中,申請開發是由光電業者自行就欲開放的國有地,向國產署申請使用,審查後若同意,國產署會發出「申請開發同意書」,效力如同地主證明,可供業者拿去向地方政府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正式提出開發申請。

國產署統計,目前已發出80多件「申請開發同意書」,大多都沒有爭議,但其中有1案位於台南市將軍區的鹽業用地,因位處高生態爭議區,引發保育團體關注;為解決生態爭議區開發疑慮,國產署10月30日邀集中華鳥會等環保團體、農委會特生中心、經濟部能源局等單位開會研議。

國產署表示,最終做成決議,認為應將重要野鳥棲地,排除在太陽光電開發範圍外,因此,已向特生中心索取生態爭議區的圖資,針對位於區內的嘉義、台南地區鹽業用地,將不會再受理業者申請設置太陽光電,至於已經核發「申請開發同意書」的1案,也會全額無息退還已繳保證金。

國產署指出,此外,針對已經提供保育團體認養的國有土地,例如高雄市野鳥學會認養的嘉義布袋鹽田91公頃國有地,以及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認養的台南七股鹽灘361公頃國有地等,也承諾不會提供業者開發設置太陽光電。

國產署表示,同時,在與保育團體交換意見後,也決議將國產署核發「申請開發同意書」案件資訊,全數公告於官網上,目前正在彙整資料、建置官網專區,以利外界可即時掌握開發情形,避免在生態爭議區上做開發。

國產署也趁此澄清,開發業者取得國產署的「申請開發同意書」,只代表得到地主的使用同意,後續是否真能成案、設置太陽光電設施,得視業者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的結果,主管機關若不同意開發,國產署即使是先有核發同意書,後續也不會同意業者使用。(編輯:趙蔚蘭)1091104
83
2020年10月23日
https://e-info.org.tw/node/227576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孫文臨報導
台南七股鹽山是國內知名旅遊景點,每年吸引近百萬遊客到訪,為提升旅遊服務,台鹽規劃將七股鹽場擴建為「七股鹽山遊樂區」,新建水岸餐廳、旅館及水岸Villa,預計每日可增加近4000名遊客,並於今(23日)進行首次環境影響評估初審。

環評委員指出,本案鄰近七股鹽田濕地及台江國家公園,為黑面琵鷺主要渡冬棲息地,且隨著氣候變遷,連帶影響七股地區淹水狀況,要求開發單位補充說明有關滯洪池設計、生態調查及保護對策等內容後再審。

台鹽擬於七股鹽山闢建遊樂區  未來將有旅館及水岸Villa可住宿
七股地區從明鄭時期就開始曬鹽,發展近400年歷史,隨著製鹽技術的轉型,傳統鹽業沒落,七股鹽場於20002年廢曬,是台灣最後一座鹽場,劃下曬鹽產業的句點。雖然鹽場不再產鹽,但台南沿海留下的鹽田景觀成了觀光資源,特別是20公尺高的七股鹽山,成為鹽業輝煌時代的歷史遺跡,這座不會融化的人造雪山,每年吸引近百萬人到訪。

台鹽為了推動觀光發展,規劃將現有的七股鹽場擴大為七股鹽山遊樂區,希望結合周邊的台江國家公園與雲嘉南國家風景區,打造一處環境教育、展示地方鹽業文史的觀光據點。

「七股鹽山遊樂區」開發面積約20公頃,包含興建15間桶間寮水岸VILLA、一棟45間客房旅館、水岸餐廳及遊客服務中心等人造建築。完工後預計假日可增加3898位旅客及120位員工,預計新植約1100棵喬木進行綠化,並設置683KW光電板進行溫室氣體抵減。

林務局表示,開發基地位於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路「西南一區」關注區域,重點關注動物包含黑面琵鷺、環頸雉、草花蛇等,指認目的是為了保護水鳥熱區及黑面琵鷺主要渡冬棲息地,「應於施工及營運階段,持續監測噪音對鳥類等野生動物之影響。」也建議開發單位將鳥類生態調查,由一年兩次改為每季一次。

農委會則指出,該計畫區南側有養殖魚塭,要求開發單位詳細評估對周邊養殖漁業及養殖環境的影響,「且現地土地分區為一般農業區,後續若涉及到農地變更使用,應依《農發條例》等規定辦理。」

位於黑面琵鷺主要渡冬棲息地  環委要求強化生態調查及友善環境對策
環評委員李培芬強調,該區域為黑面琵鷺渡東範圍,也有在周邊調查到紅尾伯勞、大濱鷸等鳥類,開發單位雖然承諾營運期間會以每季一次進行鳥類監測,仍建議要加強頻率與強度,「不只是每季一次,而是針對不同期間要有不同的監測方式。」他要求,開發單位應更新環評書的圖資,並以地圖的方式呈現植栽、鳥類調查、復育區等資料。

環評委員張學文則建議,現有的滯洪池設計周邊多有水泥堤岸,應該用生態工法進行改善,最好是讓滯洪池變成生態池,讓兩棲類、鳥類都能利用,也能融入自然景觀。

環評委員孫振義則建議,新植的喬木須考量耐鹽耐旱,並評估整體高溫情形進行局部遮蔭,並要求開發單位應具體承諾新建建築會取得綠建築標章。對此,開發單位一口答應,旅館主體將承諾取得綠建築銀級標章,也會取得環保旅館標章。

此外,環評委員白子易提到,七股地區經常淹水,開發單位雖有規劃基地內的排水收集系統,「但要注意不要以鄰為壑,區內開發導致鄰近地區淹水。」他也提醒,台南近期地震頻繁,該基地又屬於土壤液化潛勢區,建築規劃時應充分考量防災及安全問題。

針對廢污水,開發單位承諾會較放流水標準更為嚴格,且處理後可回收澆灌,回收率約55%,但多位環委認為,開發單位所提的「每日降雨量低於10毫米做全回收澆灌、高於10毫米則予以排放」有實務操作上的難度。也應注意回收澆灌可能對土壤造成之影響。

最終環評委員決議本案需補正再審。「本計畫鄰近七股鹽田濕地及台江國家公園,為黑面琵鷺主要渡冬棲息地」,開發單位應評估開發對鄰近保育類動物的影響,並研提相關對策,檢討生態調查作業頻度,加強水域生態監測。也需評估開發對南側養殖用地、魚搵之居民權益影響,以及開發後對周邊道路交通可能造成的影響。

此外,考量極端氣候影響,需補充淹水潛勢分析、檢討滯洪池規劃;檢討規劃廢污水處理後放流方式操作可行性;說明放流水作為澆灌對土壤液化的可能影響。補充基地植栽現況資料,新植樹木應以耐鹽、適合當地原生種為限。本次會議開發單位亦承諾新建旅館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以及銀級以上環保旅館標章。
84
聯合新聞網 2020/06/18 10:18(1天前)
https://times.hinet.net/news/22941347

綠能是用電及減碳趨勢,中南部日照條件佳,是發展太陽光電的絕佳場址。農委會漁業署日前通過位於台南北門、七股兩區的四個「漁電共生」專區案,成為台灣發展地面型光電的里程碑,不僅以漁為本,蘊含地方創生內涵的開發設計,也是光電發展的創新型態。

台南這四個漁電共生開發案面積約四九○公頃,由堪稱「光電國家隊」的臺鹽綠能協助綠能業者申請,在魚塭上方立柱架設光電板發電,總裝置容量約三四六MW(百萬瓦),預估一年總發電量達四點五二億度電,總投資金額超過一百六十億元。

由於行政院訂下二○二五年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百分之廿,光電是主力之一,漁電共生若能順利發展,將成為強大的光電生力軍。

承諾生態監測、滾動檢討

然而,由於漁電共生的光電案場位於七股與北門魚塭,冬季有明星物種黑面琵鷺來此過冬,格外引發保育團體關切,擔心光電板阻礙黑面琵鷺等鳥類覓食。光電業者順應保育團體要求,承諾開發的前五年,每年要進行兩季的生態資料蒐集與監測,並每年舉辦生態工作坊,召集生態、環境相關學者與團體共同參與,進行滾動式檢討。

關心這項開發案的地球公民基金會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保育團體也發表聯合聲明,認為臺鹽綠能等業者與台南市政府,比先前的光電開發案展現更積極的規畫,也進行生態、環境與漁業的保護與監測。

保育團體盼公告檢核機制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表示,台灣需要綠能,但綠能不要因為開發爭議被汙名化,將持續參與此四案的生態監測工作坊,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完善的公民參與光電與監督機制,並呼籲經濟部能源局盡速公告「光電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協助地方政府積極盤點案場的生態衝擊;台南市府則應盡快提出生態補償計畫。

「既然名為漁電『共生』,就是以漁為本、共生共榮,一開始規畫就朝永續經營的方向去做。」臺鹽綠能總經理蘇坤煌說,四個案場在選址規畫之初就避開生態族群量大的敏感區,魚塭是漁民養殖的場域,與自然環境的生態敏感區不同,但為了展現對土地負責任的態度,身為光電國家隊的臺鹽綠能一開始就秉持企業社會責任超前部署,自主展開生態調查,並有長期監測計畫,兼顧生產與生態,「不是為了通過案子或保育團體要求才做」;未來也將與保育團體合作,營造生態棲地作為生態補償。

漁電共生案終於邁進一大步,過程艱辛,例如台南七股主要養殖文蛤、虱目魚、白蝦等,先前傳出漁民憂心光電業者搶光魚塭,導致承租魚塭的養殖戶無魚塭可租的說法;蘇坤煌表示,誤會起因於漁民跟地主租一甲魚塭平均五萬元上下,但光電業看重土地效益,願意出價卅萬元向地主承租,導致有地主因此不願租給漁民的說法。

臺鹽綠能:先有漁、才有電

「這個問題在漁電共生案根本不存在。」蘇坤煌說,漁電共生的精髓就是「先有漁、才有電」,光電開發要站在漁民的角度思考,農委會的開發審查要點也嚴格規定,取得每筆魚塭土地必須獲得地主、養殖戶雙方同意,且不改變原有的養殖物種為主,亦即光電業者租了魚塭,必須找到漁民願意在魚塭養殖才能開發光電,並以原養殖戶為優先承租;若漁民中途退出,業者需確保養殖產業能繼續下去,因此早有配套規畫。

更重要的是,除了確保漁民承租權益不變,臺鹽綠能還說服地主及綠能投資業者把收益回饋漁民,讓漁場使用費更優惠,最高不超過原租金的六成,並將其成立魚塭場域公共基金,以協助漁民改善養殖環境、建立生產履歷、取得認證,進一步導入智慧科技養殖、精進技術,吸引青年回鄉,讓光電和漁業共好。

確保產量品質 為地方創生

審查標準也要求做了光電板後,養殖漁民的漁獲率不能低於七成,光電板在魚塭上方的遮蔽率上限為百分之四十,並結合水產試驗所展開養殖試驗,確保產量和品質。

蘇坤煌說,相關規畫要破除外界的誤解,以為漁電共生是「假養殖、真種電」,事實上是地方創生兼顧生態永續的產業新思維,臺鹽綠能將做綠能的模範生。

「養殖漁民年紀大了,需要新血回來。」蘇坤煌為了和在地溝通,舉辦逾一百七十場座談,與台南數千名地主、數百名養殖漁民面對面,他發現漁民平均年齡逾六十歲,青年回流漁村速度慢,即使大學養殖相關科系的學子,畢業後留在養殖業的也不到百分之五。他希望綠能引入後讓養殖產業加速獲得新血,也將結合學界、青農、養殖者及漁會的銷售體系,成立養殖策進會作為顧問團幫助漁村及養殖業,為地方創生。
85
台灣好新聞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2020-06-18 15:31
http://www.taiwanhot.net/?p=831922

台江國家公園是黑面琵鷺的家,台南市議員蔡育輝、蔡淑惠、李中岑18日在總質詢聯手痛批中央,無視台江國家公園曾得國際保育成就獎,硬是通過離生態保護區只有50公尺,開發面積達6.36公頃的逸水度假村環評案,讓財團綁架黑面琵鷺成了國際笑話。議員們要求黃偉哲市長公開表態,封殺度假村。黃偉哲說,不能否決每個中央環評案,但會檢視中央與地方的相關保護法令,視實際需要訂定黑琵保護自治條例,也會進一步了解並全面審視全案,不會圖利財團。

市議員李中岑指出,黑面琵鷺是國際保育鳥類,在全世界目前有將近4864隻,在台灣有2785隻,在中國有1034隻,在日本有544隻,在台南有1839隻,民國98年成立台江國家公園,主要目的就是保護黑面琵鷺。為研究保育鳥類,四周更劃設多個鳥兒保護區,台江國家公園行政中心也蓋在遠遠的兩公里之外,一切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避免遊客干擾黑琵生態環境,結果中央政府竟同意讓逸水度假村能緊鄰台江國家公園只有50公尺的距離興建,其中38公尺還是原有的隔離區,可笑的是,台江國家公園希望99號公車路線能從白鷺灣延伸到台江國家公園,台南市政府都打回票,現在居然要同意逸水度假村開發案,預定今年10月動工。

市議員蔡淑惠指出,為了保護黑面琵鷺,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在100年簽署台江保育宣言,102年台江國家公園還獲得『國際保育成就獎』,這是真正的台灣之光,國際保育成就獎是全球最大且最重要的鳥類保育組織『國際鳥盟』,從121個會員國中選出所頒發的獎項,這是國際鳥盟對台江國家公園持續推動營造黑面琵鷺友善棲地,積極尋求生態環境、侯鳥、漁民及產業等保育策略的肯定。

蔡淑惠表示,既然如此重視黑面琵鷺保育,為何民進黨中央還要同意緊鄰保護區的逸水度假村計畫的環評案,未來如何處理地下汙水問題?據了解,水利局有兩個計畫,一個是地下水管往北拉,需要花費1億6千萬元拉7公里到安南水資源中心,另一個是往南拉到安平水資源處理中心,可是安平區的量已滿無法處理,水利局會不會為逸水度假村量身訂作汙水處理設施,直接將水處理管線拉到逸水度假村前,若真這麼做,將檢舉台南市政府圖利財團。

市議員蔡育輝指出,開發逸水度假村的富立建設,是一家神通廣大的財團,能在賴清德市長時代,低價標得鐵路東移照顧住宅。當時對外招標,遠雄投標5點75億未得標,富利建設5點27億卻得標,外界質疑照顧住宅的暴利達到了29億元。另外,台南市政府還免費提供公66一公頃土地給富立建設蓋台南願景館,台南市政府總是特別照顧富立建設?
86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https://e-info.org.tw/node/225031

逸水立旅公司擬在台江國家公園、四草國家重要濕地旁興建包含旅館、Villa,共計6.36公頃的度假中心。恐對黑面琵鷺等鳥類生態產生影響,環保署展開一連串環評審查。

環評委員一開始認定在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旁蓋渡假村屬「全球罕見」,應進入較嚴格的二階環評。後來開發商承諾退縮12公尺、加強生態監測、每日記錄鳥擊、鳥屍等,並取得台江國家公園同意。最後,昨(10)環保署環評大會中決議通過環評。

逸水立旅位在「台南市鹽田段528-2地號」,鄰近四草大道,基地面積6.36公頃。主旅館建築6樓高,另有一至二樓高的度假村Villa,總房間數190間、衍生住宿旅客384人。

環評專案小組召集人李培芬說明,該處緊鄰四草國家重要濕地、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台江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區,四草尤其是以台灣唯二以黑面琵鷺為保育重點的國家級重要濕地。不過,開發單位應國家公園要求退縮12公尺、邊陲的問題已經釐清。

李培芬表示,小組審查時,委員擔心該地區平坦,卻有高出的建築物,可能導致鳥擊。加上對黑面琵鷺的影響不明,因此希望透過生態監測取得答案。最後建議修正通過。

逸水立旅再次強調,渡假村建蔽率僅26%,容積率僅63%,屬低密度開發。滯洪容量足以提供所需,回收水、污水處理都有依據委員建議改進。另,每日都會進行鳥擊記錄調查,如有發現鳥類遺體,則會進行拍照、記錄,並採取因應措施。

大會審查時,委員除要求注意區內植栽種類、定在施工與營運階段的生態調查新增穿越線,以了解現況、施工期間、施工後的生態變化,並未再多做要求。最後大會同意通過審查。
87
蘋果新聞網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00610/VFZLMNKH33WDIRQIT67LFNMWFI/

逸水立旅公司預計在台江國家公園旁新建度假中心,除旅館之外,也預計建造58間水景villa,此案影響甚大,一旁有國家級重要濕地、野生動物保護區、國家公園等等,並且為黑面琵鷺的保育基地,但環署今日仍決議通關環評。

環保署今天審查「台南市鹽田段528-2地號土地開發案」環評,開發單位逸水立旅公司表示,預計在台南安平區新建度假中心,此面積高達6.36公頃,並規劃建設58間水岸villa、能容納132間客房的飯店,預計可容納住宿旅客384人,非住宿旅客288人與員工125人。

前幾次在環評初審時,因該地鄰近台江國家公園,包含四草、鹿耳門、鹽田、七股潟湖、 黑面琵鷺生態保護區等,環委都擔心會因開發而影響生態,且該地位於土壤液化潛勢區,除此之外也要求開發單位須補充污水處理、生態監測等資訊。

但今日環評大會審查過程中,環評委員表示,開發單位目前計畫將基地推後12公尺,拉開與台江國家公園的距離,且開發單位也承諾會處理鳥擊等問題,今日的審查,環委僅針對植栽進行討論,認為無患子為荔枝椿象的宿主,不該列為植栽計畫的樹種。

環評委員張學文認為,其實台江國家公園鄰近一般生活地區,不應有不同審查標準,因此最終決定此案通關環評,但需補充生態監測數據。

律師詹順貴表示,此案是位於環境敏感的濕地,其實台灣最不缺的就是旅館業,環委只針對種不種樹的議題來討論,其實就環境來說,溼地也不一定適合種樹,不該把種樹當作破壞環境的贖罪券,卻忽略對其他濕地生態的影響。(陳俐穎/台北報導)
88
4聯合報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4595586

Google計畫在台南興建資料中心,有採購綠電需求,農委會漁業署昨二度審查台鹽綠能在台南北門區、七股區提出高達四九○公頃的漁電共生四案,環團質疑衝擊鳥類生態及社會環境,歷經近四小時討論後決議,若監測、生態、養殖、整體規畫具體修正並經行政程序審核,全案可望於近期通過。

蔡政府目標二○二五年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百分之廿,力推太陽能發電,漁電共生是其一,利用魚塭土堤建置支架架高太陽能面板,達到一地多用,但要經過農委會審核才可建置。

台鹽綠能在台南北門區、七股區規畫的四個漁電共生案,由台南市府轉報農委會審查,當地為黑面琵鷺、水鳥熱區,但在現行機制下,太陽光電若非位於重要濕地不需經過環評,環團擔心造成生態及社會衝擊,多次呼籲暫緩審查。

本案審查委員、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說,昨天會議較大爭論為七股區兩案,由於當地已有多個漁電共生案場,加起來開發超過六百公頃,還不包括小型的簡易漁電共生,未來龐大的太陽光電設置可能產生嚴重的累積效應,鳥類棲地、覓食空間愈來愈小,擔心「鳥還會不會再來?」

蔡卉荀說,昨有幾名委員希望本案暫緩核定,但台鹽綠能承諾調整規畫方案,且會做廿年的長期生態監測,每年舉辦工作坊跟外界討論,台南市府也會針對環境衝擊提出生態補償計畫。

漁業署說,針對七股區、北門區四案漁電共生計畫審查,昨天各委員、列席單位針對養殖技術提升、太陽能設置方式、生態補償及施工監測提出具體意見,台南市府逐一回應,在各委員決議共識下,台南市府後續將再修訂計畫書提出具體生態監測計畫、生態補償機制。

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說,台南市府要根據會議結論,把修正後的計畫書送到漁業署核定,再經內部行政程序定案,這幾天應會簽核。

台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岱瑢說,當地有黑面琵鷺、高蹺鴴等重要鳥類,若大面積設置漁電共生,最嚴重問題是棲地可能破碎化、劣化、甚至消失,衝擊生態。鳥類依靠視覺評估是否降落,在天空中看不到太陽能板底下的水域,就不會選擇棲息;且太陽能板遮光也會減少水域中的生物量,影響鳥類覓食。
89
2020-05-21 20:23 聯合報 / 記者游明煌/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470/4581058

基隆鳥會常務理事沈錦豐,今天上午拍攝到18隻黑面琵鷺在深澳象鼻岩海域盤旋,後來飛往基隆潮境公園海域方向,經查中華鳥會資料庫,應該是深澳地區第一筆紀錄,也是基隆最大量的一次。

沈錦豐說,拍攝時間是在大約上午7時28分,從外型研判看到18隻黑面琵鷺,在深澳象鼻岩海域盤旋,最後飛往基隆潮境公園海域方向,他查了中華鳥會資料庫,應該是深澳地區第一筆紀錄,也是基隆最大量的一次。基隆在彭佳嶼 和平島公園及中正路海邊曾有1到4隻紀錄,希望趕緊往北遠離鋒面,祝福牠們一路順風。

沈錦豐表示,目前這種體型的鳥有黑面琵鷺,嘴型寬扁,加上飛行時脖子伸直,和其他鷺鷥縮著脖子飛行不同,雖然白琵鷺也類似,但台灣比較難出現大量的白琵鷺,加上這幾天關渡及挖子尾也有10幾隻黑面琵鷺幼鳥,研判是同一群,真是「HAPPY 18隻」。

黑面琵鷺因其扁平長嘴得名,每年1至3月會來台度冬,新北市金山清水農地蓮花田,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也各有發現1隻黑面琵鷺。5月了還看得到黑面琵鷺,沈錦豐認為,主要是沒有繁殖壓力的幼鳥。(影片由沈錦豐授權提供)
90
2020年04月09日
媒體小農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https://e-info.org.tw/node/223961#disqus_thread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雖吃緊,但黑面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未因此減少熱情!2020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於1月17至19日如期完成,香港觀鳥會昨(8日)發布全球普查結果。今年全球黑琵度冬族群數共4864隻,再創歷年新高;全球超過半數的黑面琵鷺於台灣度冬,數字也達新高共有2785隻,佔全球度冬族群總數57.4%。

今年黑琵普查數據,比去(2019)年增加了388隻、8.7%;除了來台度冬的黑琵族群數增加,日本及中國的度冬紀錄也顯著上升,顯示今年整體族群趨勢都有增加;不過,后海灣(包括香港及深圳)、澳門及越南紅河的數量卻明顯下降。香港觀鳥會提醒,全球黑面琵鷺棲息地面臨的威脅仍未稍減,保育仍須加緊腳步。

台灣西南沿海 穩坐黑琵全球重要棲地
中華野鳥學會表示,今冬台灣黑面琵鷺同步普查結果突破新紀錄,全台共調查到2785隻,相較去年增加378隻、較2014年成長超過1000隻,黑面琵鷺度冬族群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穩定成長中,其中台南共調查到1839隻,佔全台調查數66%,主要集中於七股、四草地區,穩坐重要棲息環境寶座。

其次為嘉義縣550隻,集中於布袋和鰲鼓濕地;高雄市241隻,主要位在茄萣、永安濕地及高屏溪口。雲林縣近年來數量持續上升,102隻,較去年數量增加近一倍,主要集中在成龍、椬梧濕地。

宜蘭縣與金門縣維持穩定的小族群,今年兩地各皆記錄到24隻,宜蘭縣主要集中於竹安,金門縣則集中在慈湖與陵水湖。

魚塭生態是保育關鍵 台灣綠能發展應兼顧濕地生態
對於香港、澳門族群數量下降,香港觀鳥會認為,后海灣的濕地環境惡化,黑面琵鷺的食物減少以及大灣區城市發展持續,沿岸環境由泥灘濕地變為城市,適合黑面琵鷺的泥灘棲地減少有關。另從台灣、中國經驗得知,魚塭生態是黑琵保育關鍵,維持魚塭的運作有助保育全球瀕危的黑面琵鷺。

台灣度冬黑琵數量看似大好,在國際黑琵保育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全球黑面琵鷺最重要的度冬地西南沿海地區,正面臨濕地及魚塭架設光電的潛在危機。

中華鳥會表示,黑面琵鷺是重要的濕地生態指標,雖綠能發展為發展趨勢,但須以兼顧生態及環境永續為原則;在規劃台南市整體綠能發展區位時,應秉持國際稱羨我國的資訊公開透明原則,清楚說明綠能發展原則與區位規畫,不傷害甚至改善黑琵賴以為生的各類重要濕地棲地。

中華鳥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民間團體,即針對在北門、七股的四個新漁電共生案發表聲明,針對審查中的「漁電共生」四案場,要求兼顧黑面琵鷺及水鳥棲地,使光電、農業與生態共存共榮;在缺乏整體區位評估,草率將光電設置在不對的地方,可能對生態棲地破壞減損,傷害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形象及信譽。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