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面琵鷺觀察
Observations on the behaviors of black-faced spoonbills 陳逸政@2021-04-10
|
|
觀察黑面琵鷺幾年的時間,黑琵白天時間大部分都是在休息,且與人類保持相當的距離,除了幾個特定的區域以及覓食的時候,比較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其外觀變化與行為舉止,將其彙整說明如下,並將每個行為再細分及說明。
較常見的觀察
- 外觀變化:主要分為非繁殖羽與繁殖羽
- 非繁殖羽:後頭頂無長出黃色長飾羽以及胸前無黃色胸帶
- 繁殖羽:後頭頂長出黃色長飾羽以及胸前有黃色胸帶
- 覓食:黑面琵鷺主要在夜間覓食,覓食區域主要以20cm以下的淺水灘為主,覓食方式主要以嘴喙插入水中並採半開方式在水中左右搖擺找尋食物,食物體積較大時,以嘴尖咬住食物後,慢慢往喉部方向拋動或滑動至喉嚨吞食;食物體積較小時,嘴尖咬住食物後直接拋至喉嚨吞食。常見食物主要以魚蝦為主,大魚吞食時魚頭朝向喉嚨端,避免被背鰭穿刺傷。觀察至目前為止,黑琵對於死魚或是活動力不足的魚其覓食意願甚低。覓食方式大致分類如下:
- 大群體移動式覓食:數量最多,通常幾十隻至上百隻不等,覓食方向與步調皆會比較一致固定
- 小群體追擊式覓食:數量通常一、二十隻以內,覓食方向路線比較不固定,包圍魚群並追著魚跑步
- 分散覓食:散布各區域自行覓食
- 駐立覓食:通常傷鳥比較會有此情況,駐立在原地不移動,只有嘴喙左右搖動覓食,正常的鳥偶爾也會有此覓食情況
- 睡覺:黑琵主要在白天休息睡覺,睡覺時可分單腳(風較小)與雙腳站立(風較大)睡姿,其行為將頭往後轉180度並將嘴喙埋入背部羽毛內
- 理羽或抓癢:兩種行為不太好區分,比較常見的抓癢方式是使用腳爪抓脖子,比較難區分的是使用嘴喙抓癢或理羽的行為。另外,大部分理羽的行為會出現在洗澡後或嘴喙沾水,以及用嘴將尾脂腺分泌物塗抹在羽毛上(可以保養羽毛並兼具加強防水的功能)。此行為可單獨或與其他個體共同完成,其中,與其他個體共同完成有人稱之社交行為或是北返前擬配對的行為。
- 嬉戲打鬧:通常2~4隻個體,抬頭將嘴喙往上舉起互鬥或以嘴喙互咬對方
- 咬樹枝或雜物:使用嘴喙練習拔或咬築巢的材料,常見材料為樹枝
- 起飛與降落:起飛時,腳微蹲後順勢往上起跳拍翅起飛;降落時,雙腳會呈現半彎曲狀態或往前伸直狀態降落,偶爾可以觀察到花式飛行(即在空中隨意旋轉)
- 警戒:
- 抬頭警戒:突然抬頭查看或左顧右盼,沒事後就恢復原來的動作,其主要發生在異常聲音或不明物體經過居多
- 短距離行軍或飛行警戒:以短距離行軍方式走動或飛行移動至安全距離後停止,其主要發生在不明物體靠近或認為危險物體居多(安全距離不足)
- 飛行警戒:飛離現場或空中盤旋後返回,其主要發生在不明物體太過於靠近、追逐以及放鞭炮居多
- 複合式警戒:綜合上述三種行為,常觀察到有此行為主要是人類、野狗靠近追逐或是塭主進去魚塭內,通常全體先抬頭警戒後,往反方向短距離行軍(或飛行)並轉頭觀察,最後整體飛離
- 洗澡:此行為從日出至黃昏都可以觀察到,洗澡前黑琵大部分會先謹慎觀察環境有無威脅,然後慢慢將身體腰部以下浸泡在水中,一邊拍翅洗澡一邊觀察,洗完後大部分會跳躍並展翅甩乾羽毛的水分,重覆1~3次
- 搶食:抓到魚後,其他個體會有搶食的行為,通常亞成鳥掉魚的機率甚高
- 排泄:此行為較容易辨識,大部份黑琵排泄時屁股微抬高並腳微往下蹲。另外,部分黑琵在排泄時會離開覓食的水域,至路面或沙洲上進行
- 呼喚:目前觀察到呼喚的行為,主要是移動前、飛離前警示以及北返前起飛的溝通(聲音很低沉的烏~烏)
- 打哈欠:與人類打哈欠行為相似
- 喝水:將嘴喙插入水中並與水呈現水平狀態,嘴巴微微張開並將嘴喙往上抬起
- 驅趕:針對其他黑琵或是不同種鳥類,有時會有驅趕的行為;通常距離較近時,直接張嘴要咬對方的驅趕方式;距離較遠時,會先張嘴作勢,然後衝刺進行要咬對方的驅趕。
- 展翅:同一動作持續太久或剛睡醒後,偶會有展翅活動筋骨的動作
- 北返舞:季節限定,通常會分小批次北返,不會大群體整群一起北返。北返前同群組的會有領頭琵呼喚帶領以行軍方式測風向(若是在大群體內,會從主隊行軍脫離走出),測風向通常會持續數次,行軍距離從數十公尺至上百公尺不等。待風向測定後,起飛前會再次互相抬頭呼喊溝通後,由領頭琵正式起飛帶領隊伍北返
較不常見的觀察
- 嘔吐:一種是未覓食的嘔吐,從口中嘔出一團黏稠狀的液體
- 食物噎到:此行為與人類行為相似,噎到後將食物吐出後,也會從口中吐出黏稠狀液體
- 交配:度冬(非繁殖地)偶有練習交配行為,交配時,一隻個體會跳站到另一隻個體背上,上面個體會用嘴喙咬住下面個體的頭部或嘴喙左右搖擺
- 中毒:在台灣發現以肉毒桿菌為主,主要原因可能覓食區域有腐爛的魚類,在厭氧環境下,腐敗魚體會滋生肉毒桿菌並釋放出毒素進入水體與魚蝦體內,然後誤食到這些感染的食物。其中毒行為主要微軟頸、翅膀下垂無法站立、飛行以及死亡
- 受傷:目前觀察救援主要是穿刺傷,羽毛可能會沾有血漬,其行為主要無法順利飛行,但可以短距離飛行或奔跑
|
|
|
|
|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url in /var/www/html/tc/right_menu.php on line 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