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會 黑面琵鷺 生態旅遊 學術調查 七股風情 黑琵志工 交流討論
   
 
 

產業七股

生態七股人文七股
產業七股
七股飛羽
 

鹽分地帶~蕃薯

 朱雀@2006-03-18

圖1 早年蕃薯為臺灣主食
by 朱雀


圖2 蕃薯耐旱具強韌生命力
by 朱雀


圖3 種植時以蕃薯苗斜插入土
by 朱雀


圖4 蕃薯開花
by 朱雀


圖5 現在多以機械取代人力挖掘蕃薯
by 朱雀


圖6 收成時出土的蕃薯
by 朱雀


圖7 蕃薯收成景象
by 朱雀


圖8 篩選秤重後打包送出
by 朱雀

 

 西洋人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依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巧的是咱臺灣話說:「蕃薯不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蕃薯的學名是Ipomoea batatas,英文名為sweet potato,中譯為甜馬鈴薯,德文名為Suesskartoffel,中譯也同為甜馬鈴薯,須知馬鈴薯為高緯度國家的主食,相當於我們的稻米,三餐總是馬鈴薯蒸煮炸在做各式變化,油炸馬鈴薯籤又稱薯條更是近代速食主義的代表,也有出書專門在書寫馬鈴薯食譜,而被西方稱之為「甜馬鈴薯」的「蕃薯」,也曾經一度是臺灣人的主食,只是蕃薯食譜變化不多,加上蕃薯不易長期儲存,因此多半剉成蕃薯籤,一大鍋飯煮出來只有少數的白米,其餘盡是蕃薯籤,聰明的人挖飯鍋裡層,因為中上層盡是蕃薯籤。不過隨著臺灣水利灌溉的健全、稻米基因的改良,白米精緻且產量多,白米取代了蕃薯成為了主食。

 蕃薯耐旱易種,栽培時將蕃薯栽(蕃薯苗)斜插入土,很快就會自莖部發出不定根,植株養分會往根部傳送,根部儲藏了養分漸成塊根,即蕃薯之生成,蕃薯的品種依肉質可概分為紅肉、白肉與紫肉。由於蕃薯性喜高溫,因此臺灣的南部全年均可種植,種植時間約4至5個月即可收成,在七股主為冬作,每年三月開始收成,工業化結果以機械取代了人力挖掘蕃薯,但現在七股仍可見以牛犁土收蕃薯景象。挖掘出來的蕃薯需再以人工篩選,打包秤重後送出。

 蕃薯除食其塊狀根外,其莖葉過往用以餵豬,近年因崇尚自然主義,蕃薯葉反成為餐桌上佳餚。而曾經一度被食厭的蕃薯,也因其可減肥、抗癌、幫助消化,再度備受青睞,價格連翻好幾等級。走過不同年代歲月,蕃薯可謂最可代表臺灣的表徵,生態與文化也都倚賴傳承,還望也能如蕃薯一般,薪火相傳,枝葉代代湠。

   
 

鹽分地帶~洋香瓜

2006-02-18

鹽分地帶~農業

2006-01-09

南瀛漁業~文蛤

2005-12-02

南瀛漁業~烏魚

2005-11-29

鹽一直在這裏

2005-03-23

南瀛漁業~捕鰻苗

2005-02-14

南瀛漁業~吳郭魚傳奇

2005-02-13

南瀛漁業~牡蠣養殖

2005-02-11

南瀛漁業~話虱目魚苗

2005-02-11

南瀛漁業~虱目魚養殖

2005-02-11

聯絡我們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