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會 黑面琵鷺 生態旅遊 學術調查 七股風情 黑琵志工 交流討論
   
 
 

產業七股

生態七股人文七股
產業七股
七股飛羽
 

鹽分地帶~胡蘿蔔

 朱雀@2006-04-02

圖1 胡蘿蔔的花
by 朱雀


圖2 胡蘿蔔為繖形花科植物
by 朱雀


圖3 胡蘿蔔植株
by 朱雀


圖4 剛出土的胡蘿蔔
by 朱雀


圖5 採收胡蘿蔔
by 朱雀


圖6 胡蘿蔔在去莖葉後裝箱送出
by 朱雀


圖7 上市清洗過的胡蘿蔔鮮紅欲滴
by 朱雀


圖8 胡蘿蔔意象
by 朱雀

 

 胡蘿蔔又稱紅蘿蔔、紅菜頭,「胡」字的由來,是因為其與中國原產的蘿蔔(又稱菜頭)相似,又為元朝時自西域所引入,因此冠以「胡」字,成為了胡蘿蔔[1]。胡蘿蔔(英文名為carrot,學名為Daucus carota L. var. sativa Hoffm.),為繖形花科一、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為人體的維生素A主要來源的根菜類蔬菜[2]。

 由於胡蘿蔔性喜冰涼天氣,因此在台灣均為越冬栽培,在每年二、三月間採收。根據93年農業統計年報指出[3],民國93年全台栽培胡蘿蔔面積計有2436公頃,其中主要集中在臺南縣、雲林縣與彰化縣,這三縣市胡蘿蔔栽培面積即佔有全臺灣的百分之九十六,這當中又以臺南縣栽培面積865公頃為最多,主要在將軍鄉,將軍鄉也曾舉辦「胡蘿蔔文化節」,在北七股也可見到栽培。

 胡蘿蔔生成時,需先以人力將地下根拔出,胡蘿蔔在去其莖葉後裝箱送出。由於胡蘿蔔經冷藏後不失其風味,全台一年四季市面上都可見胡蘿蔔,這些均是在二三月時採收後,經清洗後冷藏,再分批送上市集,為夏季颱風天缺乏蔬菜時,最佳的調節菜源的蔬菜[2]。胡蘿蔔生吃或煮食皆具風味,也可為蔬果雕刻作裝飾之用,唯近年國人偏愛選用既大又美且甜的蔬果,許多胡蘿蔔因形狀不佳或過小,採收時為人工成本考量,均被直接棄於產地,甚為可惜!

參考文獻
1、 王禮陽, 臺灣蔬果誌, 時報文化出版, 1995.
2、 陳鴻彬, 胡蘿蔔,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特刊第二號.
3、 民國93年農業統計年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鹽分地帶~牛蒡

2006-04-05

鹽分地帶~胡蘿蔔

2006-04-02

鹽分地帶~綠肥作物

2006-03-27

鹽分地帶~蕃薯

2006-03-18

鹽分地帶~紅蔥頭

2006-03-13

鹽分地帶~大蒜

2006-03-12

鹽分地帶~甘蔗

2006-03-11

鹽分地帶~稻米

2006-03-11

鹽分地帶~花海

2006-03-09

鹽分地帶~胡麻

2006-02-19

聯絡我們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