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七股
「台南縣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動物保護區」也就是在地人口中的「保護區」、「黑面琵鷺保護區」、「主棲地」或「浮覆地」,與其東側的「台南縣曾文溪口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或稱「東魚塭」,都是由曾文溪口北岸的「曾文海堤」和「曾文河堤」圍填河口濕地而成。 曾文海堤及河堤工程源於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於1977年宣佈的12大建設之一「修建台灣西岸海堤工程及全島重要河堤工程計畫」,1984年由台南縣政府委託台灣省水利局執行,施工歷時3年於1987年完工,因堤防圈圍而產生的一千餘公頃海埔新生地,即是現今保護區和東魚塭的所在地。 1984年施工初期,台南鳥友郭忠誠先生便於施工計畫範圍內,看到了一群疑似黑面琵鷺的鳥群,但並未能確認。直至隔年(1985年)冬,與另一位鳥友郭東輝先生一同前往時,才確認牠們身為世界珍禽的身份,並於11月18日記錄了當年最大量的87隻。因曾文河海堤工程圈圍造成的浮覆地,從此成為黑面琵鷺每年必訪的全球最大度冬地。 然保護區的成立並非一蹴即成,曾文河海堤於1987年完工後,台南縣政府隨即提出「七股區域綜合開發計畫初步規劃」,欲將原開發為魚塭的海埔新生地變更為工業用地,主要開發案為燁隆集團之一貫作業大煉鋼廠,生態保育與經濟開發的長期角力於焉展開。1992年,「七股工業區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第一次送環保署審查被退件,同年農委會公告黑面琵鷺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1993年環保署再度駁回「七股工業區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開發勢力於是轉移至七股潟湖之「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保育團體則持續督促政府劃設保護區。 終於,2002年10月14日,農委會公告曾文溪口北岸634公頃土地劃設為「台南縣曾文溪口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同年11月1日占地300公頃的「台南縣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動物保護區」亦公告劃定,爭論15年,生態保育終於獲得了暫時的勝利。 保護區公告(資料來源:台南縣政府)
主 旨:
公告事項:
三、 其他補充事項:
Notic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null in /var/www/html/tc/right_menu.php on lin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