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十六世紀洋人即讚嘆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的台灣,在經濟掛帥政策下,過度開發的結果,已是面目全非。西海岸七股潟湖是碩果僅存的滄海明珠,名聞遐邇的珍禽黑面琵鷺,每年到此渡冬的數量足足佔全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更有數以萬計的鷗、鷸科及雁鴨群翩然造訪,在在告訴我們,這裡是處處充滿生態之美和豐富資源的寶地。台灣是海洋的國家,能為其子民保留一處清淨樂土,讓終年辛苦工作的人們有個紓解的空間,假日親子同遊有去處,可親水,接近大自然,一起賞鳥抓魚,看看橫行的螃蟹,探究紅樹林的奧秘,體驗內海漁業資源與海岸沙洲生態之美,熟悉潮汐水文的脈動,這樣的生活品質和內涵豈是金錢可衡量。一群台南地區的熱血青年和世代在內海討生活的漁民,本著愛鄉土重生命的熱情,於87年9月27日成立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希望在生態保育和生態旅遊的發展能盡些棉薄之力,更期盼此地區生態資源調查研究資料的累積能啟發青年兒童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蛻變
民國81年國際保育團體來台調查虎骨與犀牛角,卻意外發現黑面琵鷺被槍殺事件,農委會為維護我國的國際保育形象特派員南下調查,國內各保育團體也全力投入黑面琵鷺保育工作,86年10月5日台南縣市保育團體共同組成國際黑面琵鷺保育中心,接受農委會委託辦理三期解說員培訓,除了平時利用時間進行台南沿海地區生態調查記錄外,每逢假日排班於黑面琵鷺棲息處賞鳥亭定點解說,至87年5月黑面琵鷺北返服務人數超過二萬五千人,87年9月27日正式立案為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解說員經驗與心得-亦正式出爐,往後並計畫逐年調查記錄濱海植物、人文地理變化、潮間帶生態、黑面琵鷺擬出版解說叢書,推廣生態環境保育知識及鄉土教學資源。唯所需經費甚多,希望各界惠予贊助,共襄盛舉,嘉惠學子。
新生
86年10月 5日台南縣市保育團體為黑面琵鷺和棲息地生態保育,鄉土生態教育以及七股潟湖地區生態旅遊的推動,共同籌組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籌備處,並接受農委會委託辦理三期解說員培訓,每逢假日排班在黑面琵鷺棲息地賞鳥亭定點解說服務,也接受團體預約作七股潟湖地區生態之旅的導覽解說,自86年10月到87年5月服務人數達二萬八千四百多人,446人次解說員出勤,87年9月為使能落實,乃結合原解說義工,台南地區熱心人士與當地部分漁民62人正式申請立案,10月29日奉台南縣政府社行字548號核定為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以保護台灣沿海環境,致力於黑面琵鷺及各種自然生態資源保育為目的,培養國人高雅自然人文情操,並參與國內外相關活動,推動地球村觀念為宗旨。
100年5月29日於內政部正式立案為社團法人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
102年6月23日認養後港國小頂山分校,102年7月1日正式遷館進駐,102年9月29日舉辦喬遷茶會暨生態攝影展。
102年12月5日核准為臺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服務學習機構。
103年1月榮獲行政院環保署102年度節能減碳行動標章績優獎。
103年6月13日,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完成階段性任務,奉台南市政府核准解散,保育黑面琵鷺的重責大任由社團法人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承續。
宗旨
為保育全球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黑面琵鷺,以學術研究、解說教育以及生態活動等方法,進行關於黑面琵鷺生態研究,保護黑面琵鷺棲息地,以及教育民眾養成注重生態保育之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