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題: 【2020/4/9】黑面琵鷺全球度冬族群數達4864隻 保育關鍵在魚塭  (閱讀 5096 次)

紅鳩

  • 工友
  • 管理員
  • 老鳥
  • *****
  • 文章數: 3969
2020年04月09日
媒體小農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https://e-info.org.tw/node/223961#disqus_thread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雖吃緊,但黑面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未因此減少熱情!2020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於1月17至19日如期完成,香港觀鳥會昨(8日)發布全球普查結果。今年全球黑琵度冬族群數共4864隻,再創歷年新高;全球超過半數的黑面琵鷺於台灣度冬,數字也達新高共有2785隻,佔全球度冬族群總數57.4%。

今年黑琵普查數據,比去(2019)年增加了388隻、8.7%;除了來台度冬的黑琵族群數增加,日本及中國的度冬紀錄也顯著上升,顯示今年整體族群趨勢都有增加;不過,后海灣(包括香港及深圳)、澳門及越南紅河的數量卻明顯下降。香港觀鳥會提醒,全球黑面琵鷺棲息地面臨的威脅仍未稍減,保育仍須加緊腳步。

台灣西南沿海 穩坐黑琵全球重要棲地
中華野鳥學會表示,今冬台灣黑面琵鷺同步普查結果突破新紀錄,全台共調查到2785隻,相較去年增加378隻、較2014年成長超過1000隻,黑面琵鷺度冬族群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穩定成長中,其中台南共調查到1839隻,佔全台調查數66%,主要集中於七股、四草地區,穩坐重要棲息環境寶座。

其次為嘉義縣550隻,集中於布袋和鰲鼓濕地;高雄市241隻,主要位在茄萣、永安濕地及高屏溪口。雲林縣近年來數量持續上升,102隻,較去年數量增加近一倍,主要集中在成龍、椬梧濕地。

宜蘭縣與金門縣維持穩定的小族群,今年兩地各皆記錄到24隻,宜蘭縣主要集中於竹安,金門縣則集中在慈湖與陵水湖。

魚塭生態是保育關鍵 台灣綠能發展應兼顧濕地生態
對於香港、澳門族群數量下降,香港觀鳥會認為,后海灣的濕地環境惡化,黑面琵鷺的食物減少以及大灣區城市發展持續,沿岸環境由泥灘濕地變為城市,適合黑面琵鷺的泥灘棲地減少有關。另從台灣、中國經驗得知,魚塭生態是黑琵保育關鍵,維持魚塭的運作有助保育全球瀕危的黑面琵鷺。

台灣度冬黑琵數量看似大好,在國際黑琵保育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全球黑面琵鷺最重要的度冬地西南沿海地區,正面臨濕地及魚塭架設光電的潛在危機。

中華鳥會表示,黑面琵鷺是重要的濕地生態指標,雖綠能發展為發展趨勢,但須以兼顧生態及環境永續為原則;在規劃台南市整體綠能發展區位時,應秉持國際稱羨我國的資訊公開透明原則,清楚說明綠能發展原則與區位規畫,不傷害甚至改善黑琵賴以為生的各類重要濕地棲地。

中華鳥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民間團體,即針對在北門、七股的四個新漁電共生案發表聲明,針對審查中的「漁電共生」四案場,要求兼顧黑面琵鷺及水鳥棲地,使光電、農業與生態共存共榮;在缺乏整體區位評估,草率將光電設置在不對的地方,可能對生態棲地破壞減損,傷害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形象及信譽。
We Love so We Care.
We Love so We Share.
-----------------------------------------------------------
歡迎光臨"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