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新聞【記者林家瑄、林至柔/台南市報導】
https://vita.tw/%E4%B8%80%E5%90%8C%E5%8F%83%E8%88%87%E5%85%AC%E6%B0%91%E7%A7%91%E5%AD%B8-%E9%BB%91%E9%9D%A2%E7%90%B5%E9%B7%BA%E4%BF%9D%E8%82%B2%E7%B6%B2-20b4ef3f6ccd黑面琵鷺是台灣鳥類的明星物種,黑面琵鷺保育學會致力於追蹤牠們的動向,並將資料分析的結果運用在實際社會事件上,保育動物的同時,更是在保護人類。而累積資料需要大眾的力量,學會希望能藉由黑面琵鷺保育網這個平台,讓大家一同參與公民科學。
累積大眾力量 追蹤黑面琵鷺動向
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於二〇一一年推出了「黑面琵鷺保育網」,用來追蹤黑面琵鷺的動向,讓世界各地的保育人士得以連結,共同保育黑面琵鷺。網站的運作模式非常簡單,研究人員先以不傷害鳥類的方式捕捉牠們,記錄其基本資料後,為牠裝上腳環等可識別的標記,再行野放。這個步驟稱為「繫放」,藉此追蹤牠們的動向並進行相關研究。而腳環通常都會有三種顏色,依據顏色的排列組合不同代表不同的編號。學會秘書曾惠珠說,以顏色為標記的用意是方便讓大眾看見,若是在距離黑面琵鷺比較遠的地方拍攝時也能辨識。
研究人員完成「繫放」後,需要廣大的資料來源,研究結果才具可信度,因此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想到了可以透過全民的力量一同累積數據。民眾只要在任何地方看到黑面琵鷺,直接用手機拍下牠腳環的顏色,到黑面琵鷺保育網回報,並標示自己所在的位置與當下的時間與日期,就完成了數據的提供。民眾回報完之後,網站也會顯示這隻黑面琵鷺的基本資料與過去的行蹤供民眾參考。曾惠珠說,動動手指到保育網回報,就能為動物保育盡一份心力,讓研究人員獲得更多的數據,更方便追蹤黑面琵鷺們,是非常值得大眾參與的公民科學。
不只是保育黑面琵鷺 更是保護人類
「我們並不只是純粹保育動物而已,也是在保護人。」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常務理事陳建誠說,之前台南市當地有輕航機的計畫,民航局在評估是否要開放空域。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將保育網所得的資料分析交給民航局。資料完整的顯示了哪個地區的黑面琵鷺數量最多以及牠們的飛行路線,以防止輕航機的飛行路線與黑面琵鷺相撞而發生意外,最終民航局駁回了輕航機的計畫,是保育網運用資訊改變政策的成功案例之一。除此之外,太陽能發電等等的興建,相關單位也會向學會索取資料,怕影響到黑面琵鷺的生態,以落實環境評估,也讓保育網的價值充分發揮。
陳建誠說,野生動物調查其實是一種環境評估,在人類看得到的動物中,鳥類是最常見而且明顯;黑面琵鷺又是鳥類中的明星物種,可以拿來當指標,因此學會做的雖是關注黑面琵鷺的工作,但有另一層更深的意義,是關心全人類的生活。鳥類的活動能力非常強 ,一飛就幾十公里 ,不像人需要搭乘交通工具。一個環境倘若連鳥都不想繼續居住,人類是否能繼續生存就是一個需要大家擔心的問題了。
與其他國家聯手 一同參與公民科學
黑面琵鷺回報系統目前主要由台灣、韓國與日本的保育人士聯手經營,不時會互相參訪及開會討論。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甚至榮獲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環保獎評比活動「亨利福特環保獎」。學會期待藉由此平台,連結全球各地的保育團體和人士,共同為保育黑面琵鷺及其棲息的環境而努力。
從最初的紙本記錄到現在的黑面琵鷺保育網,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經過多次的開會商討對策,為了跟上時代的潮流與適應環境的改變,在二〇一七年推出了與黑面琵鷺保育網有相同功用的黑面琵鷺保育APP「黑琵計算機」,以因應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更結合google的座標系統,讓民眾能更方便、更即時的回報數據。他們與時俱進的改變顯現出對保育工作所付出的心血與值得被肯定的成果。
採訪側記
坦白說我們一開始去採訪的時候,以為這個保育網單純的功能就只是可以追蹤到黑面琵鷺的行蹤,當聽到陳建誠先生說到與民航局的合作事件時,著實打開了我們的眼界。這已經不單單只是保育動物而已,同時也在保護人類!經過這次採訪後更讓我們深刻體認到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其實是密不可分的,我們過著舒適的生活同時,也必須顧及到其他物種的權益。看到有這麼多人這麼努力的在對環境付出,不禁感受到自己能盡的力量有多麽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