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題: 【2009/05/18】復育礁島 日本著眼擴張領土  (閱讀 6588 次)

sophie

  • 說故事的人
  • 志工群
  • 老鳥
  • ***
  • 文章數: 1008
【2009/05/18】復育礁島 日本著眼擴張領土
« 於: 五月 18, 2009, 07:55:42 pm »
【本報記者李承宇】
日本以國家的力量移植珊瑚,除了復育自然環境,也有「擴張領土」的想法。

沖之鳥島位於日本南方,距東京1740公里,行政區屬東京都小笠原村。沖之鳥島是一處環礁,漲潮時只有北方和東方兩處礁石露出。日本堅稱它是「島」,但國際間認為那裡只是一處「礁」。

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沖之鳥島如果是島嶼,日本就可以在它周邊主張200海里的經濟海域,所以日本很努力要讓它從「礁」成為名符其實的「島」:在這兩塊露出的礁石外圍用消波塊和水泥圍成防護措施「鞏固國土」,避免沖之鳥島被風化或被海浪侵蝕。日本當局也在水泥圍牆和礁石之間移植珊瑚,希望能夠藉由珊瑚礁的生長,增加沖之鳥島露出水面的陸地面積。

台大海洋所教授戴昌鳳表示,日本在沖之鳥島移植的應該是軸孔珊瑚,相較於長得慢的菊珊瑚一年只能長一公分左右,軸孔珊瑚一年可以長十幾公分。大約十年後,當海水退潮時就可以看到這些移植珊瑚所形成的陸地。

【2009-05-18/聯合報/D2版/新聞中的科學】

這是為什麼政府努力砸錢要在沙洲定沙的原因之ㄧ吧!與海爭地,也擴充了海域領土!


《新聞中的科學》
日本研發
陶盤復育珊瑚 全球首見
 
 
【本報記者李承宇】
石西礁湖(潟湖)位於石垣島與西表島之間,是日本最大規模的珊瑚礁,有超過400種造礁珊瑚。由於海溫升高,石西礁湖中的珊瑚也面臨白化的問題。

日本環境省從4年前開始珊瑚復育,第一年投入200萬美元,移植13000片珊瑚,但當年的存活率只有1/3。所以最近日本開始研發全球首見的自然著苗珊瑚移植技術。

台灣大學海洋所教授戴昌鳳去年10月曾到石西礁湖,與當地珊瑚復育學者交流。他表示,有別於以往移植珊瑚都是將成熟的珊瑚以無性生殖方式分枝,日本這種最新的移植技術比較精緻,也更自然。

珊瑚骨骼 陶片最像

這項技術是利用約手掌大的陶盤當作讓珊瑚成長的基底,在中間打一個孔,將十幾個這種陶盤串成一串放在海底,讓有性生殖珊瑚產的卵自然附著在陶盤上,等到約五、六個月後,珊瑚長到幾公分、人眼可以辨識出的珊瑚苗,再將陶盤移到珊瑚礁上。

戴昌鳳表示,這種中間打洞的陶盤是經過設計的,將這些陶盤串成一串,水流通過後會變緩,珊瑚卵隨著水流比較容易附著在上面。等到珊瑚卵在陶盤的環境中度過幼年死亡率最高的階段,長大成珊瑚苗,就可以將陶盤取下,利用上面的洞直接將陶盤插在壞死的珊瑚枝上固定,等到幾個月後珊瑚長大,堆積的碳酸鈣骨骼會把陶盤包覆住,成為珊瑚本身的一部分。

以陶盤作為孵育珊瑚的基底是根據多年的經驗。戴昌鳳說,以前曾用磁磚、珊瑚骨骼碎片,甚至廢電路板來做基底,但是研究結果還是以陶的材質最好。

天然的珊瑚骨骼碎片雖然最理想,但是比較難取得,而陶片材質與珊瑚骨骼最接近。

這種蒐集天然珊瑚種苗的復育方式既可以保持物種的多樣性,也可以保持基因的多樣性。

基因交換 增抵抗力

戴昌鳳表示,由於石西礁湖周遭的珊瑚均質性高,所以復育計畫並不會特別針對某種珊瑚,而是讓珊瑚的卵自然附著,最接近當地珊瑚分布,保有物種的多樣性。

且附著在陶盤上的卵都是經珊瑚有性生殖後的結果,經過基因交換保有基因的多樣性;這樣復育的珊瑚後代較強壯,抵抗力也較好。戴昌鳳以無性生殖分枝復育的方式為例,產生的後代「遺傳多樣性根本是零」,如果環境劇烈變遷,擁有同樣基因的珊瑚後代根本很難抵擋,恐會全部滅絕。

生長環境 攸關成敗

利用分枝方式復育珊瑚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但是利用珊瑚有性生殖產卵附著的方式,則只有在珊瑚產卵期才能完成。在集中產卵的珊瑚中,有大約八成會在春末產卵。

戴昌鳳說,日本的最新移植方法是目前最自然,比較可能復育成功的方法,「但生長的環境還是關鍵」,必須要去除汙染、破壞的不利因子,讓珊瑚在最有利的環境中生長,「否則再好的移植方式也是徒然」。



【2009-05-18/聯合報/D2版/新聞中的科學】
 


 
« 上次編輯: 七月 14, 2009, 10:31:18 pm 由 soph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