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71
台南黑面琵鷺疑中毒 抗毒血清助搶救
最新更新:2021/01/04 15:46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1040154.aspx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4日電)台南鹽水溪口出現黑面琵鷺疑似肉毒桿菌中毒1死1傷,因以往曾有大量黑面琵鷺中毒事件,台南市動保處備有抗肉毒桿菌毒素血清,此次獲救的黑面琵鷺經施打後恢復狀況良好。

賞鳥人士2日在鹽水溪口北岸的一處私人魚塭發現健康異常的黑面琵鷺,經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巡守人員與保育團體涉水接近後,發現1隻明顯死亡、1隻軟腳無法站立,隨後將傷病黑琵送往動物醫院救治,並通報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

保育團體與獸醫師都懷疑是肉毒桿菌中毒現象,先對受傷的黑面琵鷺施打抗肉毒桿菌毒素血清救治,傷病原因還有待化驗結果釐清。

台南市動保處長吳名彬今天表示,屬於戰略物資的抗肉毒桿菌毒素血清是由中央採購後再分配給地方使用,據主管機關的官員透露,抗毒血清相當珍貴,一般要透過美國在台協會(AIT)協助採購,台南曾在2002年發生過大量黑面琵鷺中毒死亡事件,因此台南市動保處獲得分配一定存量。

吳名彬表示,目前台南備有的抗肉毒桿菌毒素血清每瓶容量約18cc,每瓶價格約新台幣20萬元,要保存在攝氏零下20度環境下,可分裝使用。

慈愛動物醫院負責人陳培中表示,此次獲救的黑面琵鷺被送到醫院時軟腳無法站立、翅膀下垂,但頭部還抬得起來,經施打抗肉毒桿菌毒素血清0.5cc救治後已可站立,目前恢復情況良好,預計再過幾天可以野放。(編輯:謝雅竹)1100104
72
台南鹽水溪出海口驚見黑面琵鷺屍體 死因待檢驗
2021/01/02 23:00:00 中央社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75688

正值黑面琵鷺在台南度冬,一名鳥友今(2)日在台南市鹽水溪出海口發現1隻黑面琵鷺屍體及1隻軟腳黑琵。這2隻黑琵都是成鳥,軟腳黑琵已送醫,將檢驗是否感染肉毒桿菌。

這名鳥友今日在鹽水溪出海口右岸賞鳥,在附近一處魚塭發現這隻軟腳黑琵,又在樹叢中找到另具黑琵鳥屍。經通報台南市野鳥學會,確認都是3歲齡以上的黑琵,軟腳黑琵則送往慈愛動物醫院救治。

鳥會提醒賞鳥民眾,發現有黑琵個體活動力弱,無法飛翔甚至蹲坐地面、嘴巴微張、軟頸、翅膀下垂等情形立即通知鳥會或農業局,便於下灘搶救送醫,縮短救援及救治時間,黑琵存活率相對提高。

鳥會人員表示,台南市安南區四草水鳥保護區北側魚塭去年12月發生2次黑琵救護。1次是韓國繫放的「Y43」及1隻黑琵死亡個體;另1次救活的黑琵則繫上「T95」腳環,靜待康復野放。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台南市野鳥學會、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等保育團體進行黑琵度冬數量普查,2020年11月18日台南、嘉義及高雄3地共3034隻,超越2020年年初全球黑琵普查台灣總數2785隻,也創下歷年新高。
73
最新更新:2021/01/03 12:46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3日電)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1030060.aspx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昨天接獲鳥友通報,指1處魚塭發現健康異常的黑面琵鷺,經前往救援時,發現1隻已明顯死亡,另1隻送醫治療。鳥友初步統計,這是近半年來安南區第4起。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長王建智今天表示,昨天接獲在鹽水溪口北岸賞鳥的鳥友通報,指1處魚塭發現1隻黑面琵鷺有軟腳情況,還有1隻已經明顯死亡,經鳥友、巡守員涉水接近後,將受傷的黑面琵鷺救起,送往台南慈愛動物醫院救治。

台南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郭東輝指出,已先對受傷的黑面琵鷺施打肉毒桿菌血清救治,但牠健康異常是否是由肉毒桿菌引起,要等化驗結果出爐才能確定。

有鳥友初步統計,去年9月起至今,在台南市安南區及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附近已出現4起黑面琵鷺健康異常事件,其中救援到3隻活體黑面琵鷺。

王建智表示,昨天發現死、傷黑面琵鷺的地點為私人魚塭,已通報台南市農業局,管理處也持續加強巡守,清除環境中的死亡魚屍,避免孳生肉毒桿菌被候鳥誤食。(編輯:戴光育)1100103
74
自由時報〔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91754

高雄茄萣濕地每年冬天都有黑面琵鷺遠來渡冬,今年南部地區久旱無雨,12月5日至13日陸續發生黑面琵鷺因肉毒桿菌毒素引發癱軟或陳屍濕地,5日1隻「中毒」的黑面琵鷺遭救起,經17天悉心治療後,23日重返茄萣濕地野放。

本月5日,1隻黑面琵鷺被發現在茄萣濕地因肉毒桿菌引發癱軟無法起身,經茄萣區觀光發展協會救出後,高雄市農業局先後送至高雄市立動物園、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救治,經抗毒素治療及17天照護後,目前健康狀況恢復良好,活力及覓食能力都已恢復正常,經專家評估應儘速野放。

台南市野鳥學會及高雄市農業局23日將這隻嬌客帶回至茄萣濕地原地野放,該隻黑面琵鷺步出鳥籠後,一步步沿著木棧道步行並走向濕地,一度在木棧道上徘徊,看著牠重回茄萣濕地自由漫步,在場參與者皆感到非常感動,也祝福牠能繼續享受台灣的友善,年復一年重回茄萣濕地作客。

高雄市農業局表示,黑面琵鷺是美麗的季節性候鳥,但為維護民眾自身健康,應與候鳥保持距離,不要侵入候鳥棲息領域,賞鳥時千萬不靠近或碰觸鳥禽屍體,並籲請民眾持續為野生動物保育一同努力。
75
黑面琵鷺左翅染血引關注 鳥友憂失血過多無力再飛...
壹電視影音
https://tw.tv.yahoo.com/%E9%BB%91%E9%9D%A2%E7%90%B5%E9%B7%BA%E5%B7%A6%E7%BF%85%E6%9F%93%E8%A1%80%E5%BC%95%E9%97%9C%E6%B3%A8-%E9%B3%A5%E5%8F%8B%E6%86%82%E5%A4%B1%E8%A1%80%E9%81%8E%E5%A4%9A%E7%84%A1%E5%8A%9B%E5%86%8D%E9%A3%9B-110405614.html

今年飛抵嘉義布袋濕地的黑面琵鷺超過600隻,儘管數量與往年差不多,昨(9)日卻有一名鳥友發現,其中一隻黑琵左翅膀受傷,因為流血面積大,擔心失血過多體力透支,來自各地的鳥友今(10)日前往當地關心
,尋覓傷鳥的下落,目前初步推測,黑琵可能是撞到或擦到樹枝或電線受到皮肉傷,應該不太可能是被BB彈打到。

照片版權:鳥友蘇家弘
76
最新更新:2020/12/11 20:56
(中央社記者侯文婷、王淑芬高雄11日電)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12110081.aspx

高雄市茄萣溼地每年有大量的黑面琵鷺來過冬,成了賞鳥的熱區;但是近來鳥友統計已有7隻暴斃,2隻奄奄一息,經高市府農業局解剖,確定是死因是肉毒桿菌所致。

由於乾旱不雨,魚蝦死亡恐引發肉毒桿菌中毒事件。高市府動保處長葉坤松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已經解剖2隻黑面琵鷺並確定肇因是肉毒桿菌,懷疑和吃到腐爛的死魚有關;不過市府養護工程處指出,經委託崑山科技大學做水質檢測,茄萣溼地的水質符合規定,允諾會持續檢測溼地水質,也質疑黑面琵鷺可能是在其它水域或魚塭覓食。

高雄市茄萣區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郭淑娥今天指出,昨天和今天各有1隻黑面琵鷺浮屍,統計近來鳥友及志工在茄萣溼地共發現7隻黑面琵鷺死亡,有2隻軟腳分別送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台南的動物醫院醫治。她懷疑黑琵接連暴斃可能和乾旱不雨致水質不佳有關係,盼市府加強溼地水質的監測。

她指出,近來協會也請鳥友及志工留意水域是否還有其它鳥類瀕死情形,籲市府協助並維護生態棲地安全。據統計,茄萣溼地今年以來已有逾300隻黑琵現蹤,不少鳥友蜂擁賞鳥,是假日生態之旅的好去處。(編輯:黃世雅)1091211
77
信傳媒 王郁梅
2020年12月8日 週二 上午7:26 [GMT+8]·3 分鐘 (閱讀時間)
https://tw.news.yahoo.com/%E9%AB%98%E5%B1%8F%E7%9A%86%E6%9C%89%E9%BB%91%E9%9D%A2%E7%90%B5%E9%B7%BA%E7%96%91%E4%BC%BC%E4%B8%AD%E6%AF%92-%E6%B0%B4%E9%B3%A5%E6%81%90%E6%88%90%E7%82%BA%E5%8D%97%E9%83%A8%E7%BC%BA%E6%B0%B4%E5%8F%A6%E9%A1%9E%E5%8F%97%E5%AE%B3%E8%80%85-232616889.html

黑面琵鷺是目前世界上非常稀少的鳥種,被列為瀕臨滅絕動物保護,每年9-10月左右,黑面琵鷺會從韓國或中國東北地區飛到台灣南部來過冬,其中最知名的賞鳥勝地就是台南七股曾文溪口。

然而近來屏東和高雄茄萣溼地都傳出黑面琵鷺陳屍,疑似是肉毒桿菌中毒,引發保育人士高度關注,台南市及高雄市的農業局都對民眾提出呼籲,養工處也馬上委託專業單位進行水質檢測。

今年來到台灣過冬的黑面琵鷺超過3000隻

黑面琵鷺的全球總數曾一度跌至不到300隻,不過近幾年因為環保意識抬頭,國內對於黑面琵鷺的保護及宣導,根據12月2日的數據統計,今年度來到台灣過冬的黑面琵鷺超過3000隻,創下了歷年新高。

近來屏東和高雄茄萣溼地紛紛傳出有黑面琵鷺軟腳落單,甚至有不幸陳屍的情況,高雄市不少保育人士第一時間懷疑水質出了問題,馬上通報高雄市農業局處理,高雄市養工處也立刻出動提供協助水質檢測,目前尚未有報告出爐。

高雄市農業局表示,5日第一隻出現癱軟的黑面琵鷺原本要送到動物園,初步檢查沒外傷但脫水嚴重,稍晚卻出現神經症狀,因此懷疑肉毒桿菌中毒。

乾旱不雨,魚蝦死亡易產生大量肉毒桿菌

而台南市的七股曾文溪口因為歷來都是黑面琵鷺最多棲息的水域,台南市農業局馬上上緊發條不敢輕忽,由於乾旱不雨,沿海土質可能因此鹽化較嚴重,造成魚蝦死亡,魚蝦死亡暴露易腐敗,則連帶著產生大量肉毒桿菌。

這時候容易造成黑面琵鷺等水鳥出現垂頸、翅膀肌肉麻痺下垂無法飛翔的中毒情況,若未及時發現,最後便會昏迷死亡,因此呼籲民眾,賞鳥的時候,也能一起注意棲地及覓食地的狀況,而持續缺水則可能讓這些水鳥成為另類的受害者。

通常發生在枯水期的的尾聲,今年卻提早…

事實上水鳥肉毒桿菌中毒幾乎是每年都會有零星事件傳出,去年3月高雄高屏溪、今年1月底嘉義八掌溪等都曾發生過接連的水鳥中毒意外,以時間上來說,通常都是發生在枯水期的的尾聲,而今年卻12月初就傳出有類似事件,難怪保育人士憂心忡忡,深怕後續會有更大規模的水鳥傷亡事件。

即便北部地區連日大雨,石門水庫蓄水量已回升到五成左右,然而今年因為中南部雨量不足,日前農委會宣布一期稻作暫停灌溉,目標要撐到明年5月。

水情雖然仍緊張,但已經寬裕不少,漫長的枯水期到來,水利署除了極力宣導節約用水的觀念,南水局副局長鄒漢貴表示,在盤點完南部地區主要的曾文水庫及南化水庫等水量之後,現階段以控制單日出水量的方式來延長民生、產業的供水需求,未來會視實際水情,滾動式檢討、調整,熬到下個颱風季或梅雨季到來。
78
2020-12-05 18:54 聯合報 / 記者徐白櫻/高雄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470/5069243

黑面琵鷺來台過冬,位於北高雄的茄萣濕地今早發現一隻黑面琵鷺行動有異,志工進入濕地將癱倒在水中的黑琵救出,並通報市府動保處人員帶回救治。茄萣觀光發展協會表示,病倒黑琵疑似感染肉毒桿菌,將關察染病情況有無擴大。

茄萣濕地是重要候鳥度冬區,每天都有高雄市政府養工處與在地志工團輪流監看濕地情況。今早保育志工林永龍與邱明德進入濕地做禽流感採樣,發現有黑面琵鷺站在水中無法起飛,立即通報駐點人員處理。

15分鐘後重返現場,原本病懨懨的黑琵已軟腳癱在水中,志工人員即涉水將牠救治上岸,並交由動保處人員帶回救治。

茄萣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郭淑娥說,林永龍、邱明德是茄萣在地人,長年在濕地保育黑琵,此次又及時神救援,濕地志工團會密切觀察是否還有其他黑琵感染與生病。
79
自由時報 2020/11/26 19:28
〔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363640

高雄茄萣濕地道路興建案,當地居民擔心會危害黑面琵鷺棲息地,反對興建,提告環評程序有瑕疵,雖一度勝訴,但高雄市政府經補正後,獲通過環評評估審查決議,居民不服再提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去年判決居民敗訴;居民不放棄,提起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高雄市政府通過環評審查結論,並無不當,今駁回上訴案,全案確定。

全案源於,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申請開發高雄市茄萣區1-4道路(莒光路南段)開發案,經高雄市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於2014年7月17日會議決議,此道路開發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依法公告「茄萣區1-4道路(莒光路南段)開闢工程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結論。

但多位當地居民反對,認為1-4道路開發案有重大瑕疵,因為1-4道路一旦開闢,不但直接剷平黑面琵鷺棲點,更會造成棲地破碎化,迫使眾多珍稀危生物流離失所,破壞寶貴的生態,卻只換來一條只縮不到2分鐘的車程,毫無必要,提起行政訴訟,經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訴願決定及原處分。

高雄市政府不服,提起上訴;2016年9月,最高行政法院認定上訴無理由,駁回上訴而確定。

後來,高雄市政府召開環評會會議,將原審查結論廢止,原案退回專案小組續行審查,再經由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將該開發案環境影響明書等補正資料再送到環評會審查,獲環評會做成「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決議,高市府因此於同年10月21日公告「茄萣區1-4道路(莒光路南段)開闢工程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結論。鄭和泰等人不服,上訴最高行政法院,但今天遭駁回上訴案確定。
80
17:492020/11/25 中時 張朝欣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125005291-260421?chdtv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去年7月列為國家重要溼地,為了永續保護雲林海岸生態地景,雲林縣政府今年完成「成龍溼地保育利用計畫草案」,地方民眾認為近幾年黑面琵鷺頻頻現身成龍溼地,本月初記錄數量達48隻,建議列為黑面琵鷺保護區。


雲林縣政府針對成龍溼地列為國家重要溼地,1年多來採納各方意見,上個月28日上網公開展覽「成龍重要溼地保育利用計畫草案」1個月,希望藉由廣徵民意讓計畫更為完善。

計畫草案指出,成龍溼地自2009年起,由林務局以「生態休耕」方式保留溼地,並與觀樹教育基金會展開「成龍溼地社區學習參與計畫」,每年舉辦「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邀請國際藝術家與居民共同創作,成為地層下陷區域從劣勢翻轉為優勢的首例。

觀樹教育基金會主任郭淑貞表示,成龍溼地原為農田,因地層下陷與颱風侵襲泡在海水中成為廢耕地,經過11年經營,已成為台灣西南沿海重要的生態熱點,吸引黑面琵鷺等118種鳥類棲息,本月初記錄到黑面琵鷺的數量即達48隻。

根據黑面琵鷺保育學會資料顯示,成龍溼地在2014年1月18日第1次記錄到3隻黑面琵鷺,至2018年1月17日有高達59隻的紀錄,其數量明顯以倍速成長。

社區居民說,林務局為了持續保育成龍溼地周邊重要候鳥棲息地,去年決定擴大「生態休耕」承租面積,大家也希望藉此吸引更多黑面琵鷺造訪,在雲林沿海打造1處黑面琵鷺保護區。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