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61
自由時報2021/02/10 21:46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37892

今年以來南部至少已發生8起黑面琵鷺救援事件,其中,1月底在安南區土城魚塭邊被拾獲的這隻休養1個多星期後已康復,台南鳥會今(10)日幫「她」上了藍色國際標準腳環,以及藍紅色環並背上衛星發報器,成為台灣國際編碼「N」新一輪的第1隻,快快樂樂野放去,在大年夜找同伴團聚。

台南鳥會表示,這隻黑面琵鷺是母鳥,被救起時,全身虛弱站不起來,診斷為肉毒桿菌中毒,經過這段時間治療休養,順利變胖也充滿活力,今天帶她到四草野生保護區野放,祝福她能夠找尋新生活。

台南鳥會說,最早開始進行黑面琵鷺繫放的是師大教授王穎,當時是用自行製作的臨時腳環,1998年開始使用國際標準腳環,國際標準腳環包含3碼,第1碼為大寫英文,後兩碼編號。

台南鳥會表示,原本台灣的專屬字母為「T」,代表色是藍色,今年2月4日,台灣第100隻標準編號的黑面琵鷺順利野放,而標準編號

的第1碼英文代碼必須更新,新的一輪編號字首字母為「N」,今天野放的這隻,也就成了新編字母的第1隻黑面琵鷺「N01」

台南鳥會也表示,2002年發生黑面琵鷺大量肉毒桿菌中毒,因標準腳環製作不及,隔年3月野放的T22至T36,則是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自行製作的褐色腳環。
62
自由時報 2021/02/07 20:58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35335

台南市今天下午又有一隻黑面琵鷺受傷獲救,這已是台江國家公園在台南的第8次救援行動,也是這一週來第2次黑琵傷病救援,台管處保育課長王建智也納悶,不解今年為何救傷案件特別多,所幸都是零星個案。

拍鳥俱樂部負責人黃蜀婷表示,今天下午她前往台南市安南區土城一帶賞鳥、拍鳥,在蔡姑娘廟附近的魚塭,意外發現遠在魚塭中央有一隻黑面琵鷺疑似受傷飛不起來,她立即通報救援。

台江國家公園調派2名保育巡守人員,農業局森保科也出動2名巡守人員前往救援,但因魚塭水位太深,救援困難,最後巡守人員穿上青蛙裝繞到魚塭另一側,冒險涉水到魚塭中央才將受傷的黑琵救起,並送往台南慈愛動物醫院救治。

王建智表示,這隻黑琵已是去年入冬以來,第8次的黑琵救援行動,其中有3隻已於上個月傷癒後順利野放。今年救援案例明顯比較多,在台南所幸都是零星個案,而目黑琵正值長出繁殖羽期間,鳥友用大砲觀察,很容易在黑琵初期受傷就發現,而避免遭到其他動物的攻擊。

慈愛動物醫院負責人陳培中醫師表示,這隻黑琵送來後,雙腳處於半蹲狀態,懷疑應該可能是中毒,已緊急進行救治,目前觀察中。

黃蜀婷說,這是她第一次自己發現黑琵受傷,並參與搶救即時救回牠一命,感到很開心,也像是跟牠結了善緣似的,期待小黑琵早日康復。
63
中央通訊社 最新更新:2021/02/03 15:12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3日電)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2030156.aspx

嘉義縣布袋鎮廢鹽灘區,近日發現2隻暴斃的保育類黑面琵鷺,目前正值禽流感流行季節,嘉義縣府相關單位無法確認死因,已將鳥屍送農委會家畜疾病防治所檢驗。

嘉義縣畜產保育科長石蕙菱說,1月31日及2月1日分別接獲中華鳥會、高雄鳥會通報,在布袋鎮廢鹽灘區八區及九區鹽田,各發現一隻死亡黑面琵鷺。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表示,目前正值禽流感流行季節,收到畜產保育科送來的黑面琵鷺屍體,無法判斷是肉毒桿菌中毒死亡,還是因禽流感死亡,已轉送農委會家畜疾病防治所檢驗,近日會有結果。

石蕙菱說,近年來常發生黑面琵鷺死亡事件,多是因為吃了帶有肉毒桿菌的死魚。縣府發現受傷的黑面琵鷺,不管原因為何,一律送到集集特生中心救治。

石蕙菱強調,如果發現染禽流感的黑面琵鷺,政府單位以保種為主,會盡力救治,並不撲殺。(編輯:謝雅竹)1100203
64
2021-02-03 08:11 聯合報 / 記者魯永明/嘉義縣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5227050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7日才野放1隻肉毒桿菌中毒,救治復原的珍稀保育冬候鳥黑面琵鷺,重返大自然,豈料,鳥友在布袋鎮廢鹽灘區,陸續發現2隻暴斃黑琵鳥屍,由於目前正值禽流感季節,家畜防治所不敢大意,送家畜試驗所檢驗,周五完成檢驗。

台灣是冬候鳥度冬天堂樂園,每年此時大批冬候鳥抵台,這幾年陸續傳出感染禽流感、肉毒桿菌中毒死亡。家畜所說,從暴斃的鳥屍初步研判,看不出禽流感死亡的眼、鼻、腳皮下出血症狀,若中毒死亡會垂頸,死因還須詳細檢驗才能判定。

入冬至今已陸續在布袋鎮,發現2隻受傷黑琵及2隻暴斃鳥屍,縣府畜產保育科說,1月30日、2月1日,分別接獲中華鳥會、高雄鳥會通報,分別於八區及九區鹽田各一隻黑面琵鷺死亡。

去年過年前,布袋濕地發生10多隻黑琵中毒事件,讓鳥友及保育志工忙壞,所幸及時搶救,為此,縣府結合鳥會舉行搶救演練,畜產保育科長石蕙菱說,肉毒桿菌是土壤中常見菌種,會在腐爛魚類中大量增殖,釋出毒素,候鳥誤食會造成肉毒桿菌毒素中毒;若死魚沒有立即清除致屍體腐爛,候鳥因誤食魚屍造成中毒的風險。

另,東石鄉鰲鼓濕地是國內賞鳥重鎮,上月傳出尖尾鴨檢出H5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與日本近期發生禽流感疫情的病毒高度相似),家畜疾病防治所呼籲養禽業者應提高警覺,加強禽場生物安全防護,防堵病毒入侵。
65
2021/01/30 18:38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27366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嘉義縣布袋鹽田濕地今天有鳥友發現一隻保育類黑面琵鷺在濕地內腳軟無法飛行,嘉義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建樺接獲通報,下午到場救援,空軍第四戰術戰鬥機聯隊水溪靶勤隊也贊助大毛巾協助,將黑面琵鷺包覆送醫。

陳建樺說,今天接獲鳥友通報,有黑面琵鷺身體狀況不對勁,他趕往布袋鹽田濕地救援,鹽田泥濘不堪,行走非常困難一直往下陷,差點「無法自拔」,後來將黑琵救上岸,交由縣府農業處畜產保育科送往特生中心醫治,感謝空軍水溪靶勤隊贊助大毛巾包覆送醫。

陳建樺說,近期因寒害,許多魚隻死亡,嘉義、台南候鳥棲地有多件黑面琵鷺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今天救援的黑琵初步看並無外傷,精神狀況還好,但腳軟不適,懷疑可能是肉毒桿菌中毒,至於確切原因還需獸醫檢測鑑定。
66
2021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
67
2021-01-21・中時-綜合報導
https://turnnewsapp.com/tw/pet/217014.html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日前救援一隻疑似中毒軟腳的黑面琵鷺,經過治療後,黑面琵鷺已恢復行動力,20日由農業處長許彰敏就地野放,因近期寒流一波接一波,部分鹽田出現大量魚屍,因無法排除黑琵誤食腐敗魚屍導致肉毒桿菌毒素中毒可能性,農業處同步密切觀察當地候鳥動態。

農業處畜產保育科長石蕙菱說,7日接獲黃姓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救治保育調查員通報,指布袋舊七區鹽田有一隻黑面琵鷺軟腳無法飛行,縣府救援後,將疑似中毒的黑琵送至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救護,獸醫師初步懷疑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經施打抗毒素血清後,黑琵狀況改善。

據農業處統計,台灣西南沿海是黑面琵鷺度冬最重要棲地,2020年全球黑琵度冬族群數4864隻,超過半數約2785隻在台灣過冬,布袋鎮更是重要棲息地之一,且近年度冬族群明顯增加,2017年1月13日記錄到513隻,2018年1月19日559隻,2019年1月25日488隻,2020年1月26日550隻。

石蕙菱表示,7日前後寒流導致鹽田出現大量魚屍,因黑琵就在附近覓食,候鳥誤食會有中毒風險,當時農業處與保育人士緊急清除300多公斤魚屍,鑑於氣候不穩,已委請保育單位加強留意。

(中國時報/呂妍庭)
68
https://agron.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262&sms=9749&s=7741493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志工109年12月14日在安南區府安路七段附近魚塭發現1隻黑面琵鷺中毒,經送醫施打抗血清藥劑,已恢復行動力及覓食能力,繫上T95腳環後送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行野外飛行訓練,今(19)日與T97、T98一起野放回到牠們的族群生活。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指出,今年1月2日、6日、7日又在安南區府安路七段附近魚塭發現活動力弱,無法飛行的黑面琵鷺,民眾通報台南市野鳥學會保育志工下灘搶救送醫,原本已恢復活動力及覓食能力,並分別繫上T97、T98、T99腳環,但是編號T99黑面琵鷺後來病情急轉直下,不幸於1月12日死亡。

以上傷鳥都是在府安路七段附近魚塭被發現,該處非屬野生動物保護區及台江國家公園範圍,都是由熱心民眾通報,再由台南市野鳥學會志工下灘搶救送醫,經統計前後共發現5隻傷鳥,救活了3隻。

3隻中毒的黑面琵鷺經慈愛醫院醫治及臺南市野鳥學會志工細心照料,已經恢復健康,獸醫師評估後,19日中午12時40分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A2區進行野放。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因為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慈愛動物醫院、台南市野鳥學會、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及保育志工熱心參與救援、醫治及照顧,中毒的黑面琵鷺才能在短期間內恢復健康,眾人的辛勞和付出令人敬佩。

農業局長謝耀清局表示,天氣轉冷且乾旱,黑面琵鷺誤食死魚感染肉毒桿菌毒素的機會增加,民眾如果發現有黑面琵鷺活動力弱、無法飛行,甚至蹲坐地面、嘴巴微張、軟頸、翅膀下垂等感染肉毒桿菌毒素特徵,請立即通報臺南市政府農業局(電話06-6321731),或下灘搶救送往慈愛動物醫院,爭取救援及救治時間,提高黑面琵鷺存活機率。

新聞連絡人:森林及自然保育科
科長楊錦樹    電      話:0925110715
技正朱健明    電      話:0910735124
69
嘉義布袋黑面琵鷺疑肉毒桿菌中毒 搶救已好轉
最新更新:2021/01/08 17:11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1080215.aspx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8日電)嘉義縣布袋鹽田濕地是重要候鳥棲息地,日前才清除魚屍,昨天就發現一隻保育類黑面琵鷺疑似肉毒桿菌中毒,搶救後送特生中心治療。

嘉義縣農業處畜產保育科長石蕙菱今天表示,保育志工昨天通報,在布袋鹽田九區發現一隻黑面琵鷺無法飛行,疑似是肉毒桿菌中毒,經搶救後,送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治療,已好轉。

石蕙菱指出,布袋海邊於去年1月間發生10多隻黑面琵鷺死亡,經採樣送驗,診斷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肉毒桿菌會在腐爛的魚類大量繁殖釋出毒素,黑面琵鷺往往因誤食腐爛魚類中毒。

她表示,近來寒流來襲,布袋鹽田十區有發現大批魚群被凍死,縣府便委託廠商與野鳥學會合作清除魚屍,日前就清除約330公斤。

石蕙菱說,這兩天寒流發威,恐會造成更多魚群凍死,因死魚沒有立即清除致屍體腐爛,黑面琵鷺或其他候鳥有誤食魚屍中毒的風險,縣府已派員加強巡查、清除。(編輯:唐聲揚)1100108
70
布袋發生首件黑面琵鷺肉毒桿菌中毒 保育人員搶救送醫
2021-01-08 14:24 聯合報 / 記者魯永明/嘉義縣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5158383

嘉義縣沿海布袋鎮鹽田濕地是國內珍稀保育鳥類黑面琵鷺重要棲地,寒流發威,濕地魚兒紛紛凍死,浮出水面,昨天上午保育志工在鹽田九區,發現1隻肉毒桿菌中毒黑琵,不能展翅飛行,縣府保育人員獲報搶救送特生中心,施打抗毒素血清,暫無大礙,將擇日野放。

去年過年前,布袋濕地發生10多隻黑琵中毒事件,讓鳥友及保育志工忙壞,所幸及時搶救,因此,縣府農業處畜產保育科結合鳥會舉行搶救演練,昨天傳出黑琵中毒,保育志工黃永豐、生態保育人士蘇家弘協助通報搶救,及時將中毒黑琵送特生中心救治。

畜產保育科長石蕙菱說,肉毒桿菌是土壤中常見菌種,會在腐爛魚類中大量增殖,釋出毒素,候鳥誤食會造成肉毒桿菌毒素中毒;若死魚沒有立即清除致屍體腐爛,候鳥因誤食魚屍造成中毒的風險,已派人清除鹽田大量魚屍,會密切觀察監視。 

嘉義縣鳥會理事長陳建樺說,寒流造成濕地魚兒凍死,魚屍不清除腐爛,會釋放毒素,造成黑琵中毒風險,布袋濕地水淺,東石鰲鼓水深,昨天接獲黑琵中毒通報,轉報縣府保育人員搶救。

蘇家弘表示,保育志工黃永豐昨天上午9點35分,在布袋新塭滯洪池上,看到鹽田第九區有隻黑琵不能飛行,趕緊通報,剛好遇到他,他馬上通報農業處,很快5名保育人員到場,救起肉毒桿菌中毒黑琵送特生中心。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