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51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7864066
發稿單位:台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發稿時間:110年12月31日11:03
發稿人:李信毅 06-6322231#6082

台南市政府積極推動黑面琵鷺保育工作,於今年12月13日至19日間,陸續在安南四草保護區及私人魚塭內發現死傷黑面琵鷺共8隻,其中3隻發現時已死亡,另外5隻(N17、N18、N19、N20、N21)經下灘搶救,護送至慈愛動物醫院醫治,經醫師診斷為肉毒桿菌中毒,立即施打抗血清藥劑,5隻黑琵在院方照顧下逐漸恢復健康,並經獸醫師評估可進行野放,因此於今(31)日上午10時,在四草保護區由市長黃偉哲與相關人員進行野放,黃偉哲籲請大家攜手推動黑面琵鷺保育工作,並祝福黑琵族群成長茁壯。

市長黃偉哲表示,今天選擇在2021年的最後一天來野放N17~N21黑面琵鷺,讓牠們能歡度2022,而這5隻黑面琵鷺,其中有3隻是農業局巡查員所發現,另2隻為台南市野鳥學會志工所發現,顯示大家合作無間,對於黑面琵鷺的保護及棲地的安全都發揮作用,而台灣對黑面琵鷺保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目前全球大概60%的黑面琵鷺來台灣度冬,這個族群已日益擴大,表示保育工作已有成效,也期盼持續精進,大家一起珍視黑面琵鷺。

農業局長李建裕指出,受傷的5隻黑琵在慈愛動物醫院細心照料下漸能覓食,為使其能適應野外環境,將5隻黑琵送至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行後續照料及野外訓練,經10餘天觀察,獸醫師評估可進行野放,為利後續追蹤5隻黑琵,分別繫上N17、N18、N19、N20及N21腳環,預祝5隻黑琵野放後平安健康。

黃偉哲非常感謝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慈愛動物醫院、台南市野鳥學會、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及相關保育志工參與N17~N21共5隻黑琵救援、醫治及照顧,讓牠們能在短期間內恢復健康。

隨著氣候轉涼,為避免黑面琵鷺感染肉毒桿菌發生死亡情形,市長黃偉哲呼籲大家一發現有黑面琵鷺個體活動力弱,無法飛翔甚至蹲坐地面、嘴巴微張、軟頸、翅膀下垂等情形,請立即通知農業局(聯絡電話06-6321731),或立即下灘搶救並送至慈愛動物醫院醫治,以縮短救治時間,讓黑琵存活率相對提高,請大家一起為黑面琵鷺保育共盡心力。
52
2021/12/31 11:57(12/31 12:21 更新)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12310086.aspx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31日電)

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及私人魚塭12月中旬陸續發現8隻死傷黑面琵鷺,其中3隻死亡,5隻肉毒桿菌中毒,經過救治恢復健康,今天在保護區野放,讓黑琵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今天上午在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野放的黑琵,分別是編號N17、N18、N19、N20、N21,這5隻黑琵是今年12月13日至19日間發現的倖存者,當時診斷是肉毒桿菌中毒,被送至慈愛動物醫院施打抗血清藥劑後逐漸恢復健康。

在場野放黑琵的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這5隻野放黑面琵鷺,其中3隻是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巡查員發現,2隻是台南市野鳥學會志工發現,顯示大家合作無間,對黑面琵鷺保護及棲地安全發揮作用。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建裕表示,這5隻受傷黑琵在慈愛動物醫院照料下漸能覓食,後來更送到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行野外訓練,獸醫師評估可進行野放,再分別繫上N17、N18、N19、N20及N21的腳環,以利後續追蹤。

台南市政府發布新聞稿呼籲,若發現黑琵活動力弱,無法飛翔甚至蹲坐地面,嘴巴微張、軟頸、翅膀下垂等情形,應立刻通知農業局(聯絡電話06-6321731)或下灘搶救送至慈愛動物醫院,以縮短救治時間,提高黑琵存活率,為黑琵保育共盡心力。(編輯:黃世雅)1101231

黃偉哲說,台灣對黑琵保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目前全球約60%黑琵來台度冬,黑琵族群日益擴大,保育工作已有成效,他期盼持續精進,一起珍視黑琵。
53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6日電)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112060111.aspx
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於11月13、14日連續2日於台南七股頂山鹽灘發現癱倒黑面琵鷺,第一時間救援並確認為肉毒桿菌中毒,治療後至今恢復良好,預定明天進行野放。

台南市野鳥學會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於11月13、14日連續2日於台南七股頂山鹽灘發現癱倒的黑面琵鷺,於第一時間救援,隨後送至台南市野鳥學會義診醫院慈愛動物醫院金華院進行救治。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經獸醫師判斷為肉毒桿菌中毒,立即施打肉毒桿菌毒素血清,同一時間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進行採檢,經住院觀察,癱軟情況逐漸好轉,恢復精神及站立能力,隨後於11月16日轉往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提供大空間進行恢復訓練。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經過訓練,2隻黑面琵鷺活動力恢復狀況良好,檢驗結果為肉毒桿菌陽性(已解毒病癒)、禽流感病毒陰性,急救站獸醫師判斷可野放。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野放前2隻黑面琵鷺由台南市野鳥學會及屏東科技大學團隊分別繫上編號為N13、N14的國際標準腳環與衛星發報器,預定明天上午由台南市長黃偉哲進行野放。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國際黑面琵鷺繫放腳標包含3個部分,右腳脛骨繫號碼環、左腳脛骨繫由紅黃藍綠白5色中2至3個顏色排列的組合色環、右腳胕趾骨繫金屬環。各國號碼環都有各自不同的代表色,韓國為紅色、日本為黃色、香港為綠色,台灣代表色為白字藍底。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台灣第1隻採用國際腳環標放的黑面琵鷺為T01(T為Taiwan字首),於1998年野放。2021年1月第100隻使用T字首國際標準環的黑面琵鷺已野放,目前字首已改為N,最新編號為N14。(編輯:黃世雅)1101206
54
自由時報 2021/11/12 13:12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734449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簡稱台江處)邀專家學者研訂「生態友善棲地營造」的保育策略,今(12)日與12位漁民簽署合作意向書,總計提供52.24公頃魚塭作為友善冬候鳥的生態友善棲地,共創「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永續保育願景。

台江處長謝偉松表示,黑面琵鷺在台灣度冬的族群數量逐年成長,台南更是最集中的區域,去年首次推廣生態友善棲地魚塭營造合作意向書,有3位台江在地漁民提供10.8公頃魚塭,成為第一批生態友善棲地營造的合作夥伴,今年增加到12位,送件申請魚塭面積達百公頃,經審議選出52.24公頃加入合作夥伴行列。

目前推動的「生態友善棲地營造」保育策略,是在不打擾漁民生產的前提下,讓候鳥及產業雙贏的新作為。如果台江周邊養殖魚塭都能在漁獲收成後,每年10月至隔年4月候鳥度冬期間配合曬坪,連續5天以上水位維持20公分,留下雜魚,不驅趕鳥類等友善措施,與國家公園攜手營造友善冬候鳥的完整棲地環境。

此外,台江處邀集水產養殖、生態保育及生態旅遊等各領域學者專家組成「生態友善棲地營造推動顧問團」,針對有意願的漁民進行技術輔導,獲得顧問團認可者,未來這些魚塭的加工品、文創品、生態旅遊及相關環境教育課程等產品,還可能獲得國家公園專用「黑琵牌」或「濕地標章」之使用權。
55
2021-07-19 12:27
聯合報 / 記者蔡維斌/雲林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611464?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9-news

濁水溪出海口生態豐碩,今年調查黑面琵鷺超過300隻以上,其他稀珍野鳥數量不斷增加,甚至還出現石虎踪跡,引起野生保育團體重視,透過立委蘇治芬積極爭取國土綠網和生態創生計畫,獲四河局與林務局大力支持,預計在河口1400公頃河床浮覆地開發國內最大的河口生態創生園區,與相鄰的國內最大六輕石化,併列成工業與生態的兩大指標園區。

麥寮鄉代也是麥寮生態保育志工協會召集人吳明宜今天說,兩年多前,行政院為降低濁水溪沙塵危害,展開河床定沙治理工程,意外發現廣大的河口隱藏著豐富的生態,除了黑面琵鷺數量愈來愈多,更有不少大冠鷲、燕鴴、黑翅鳶等,甚至出現世界瀕危物種的東方白鸛,除了眾多野鳥,去年還出現石虎踪跡。

吳明宜說,去年發生長達近一個月的河床大火,燒盡了野鳥棲地,引起生態人士重視,在各地野鳥協會協助下,河口生態逐漸復甦,群鳥棲聚,紅樹林孕育的沼地招潮蟹等生物更是生生不息,國際黑面琵鷺協會也調查今年初河口黑面琵鷺數量已超過300隻,生態豐富,地方保育生態聲浪漸高,引起中央重視。

立委蘇治芬和地方積極奔走,獲林務局和主管濁水溪的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支持,最近相繼將以國土綠網計畫及濁水溪出海口生態保育創生園區計畫,利用河口廣達1400公頃範圍,開發為國內最大的河口生態創生園區,維繫河口生態永續生存。

蘇治芬指出,未來除河口通道或賞鳥區的整體環境規畫,包括生態池、裝置藝術、堤防立牆等,將以東方白鸛為主題,也採低度開發維持河口原有棲地原貌,這座別具規模的河口生態園區將指日可待,與相鄰的六輕石化大廠,將成為工業與生態的指標園區,象徵經濟與生態共存意義。

吳明宜也指出,生態創生園區也獲國發會支持,將來朝綠能低碳發展,想進入園區欣賞美麗的河海夕陽與生態,將以電動車代步。
56
新頭殼newtalk | 張家寧 綜合報導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4-15/564073
發布 2021.04.15 | 17:00

每年秋冬都有許多黑面琵鷺來台灣度冬,而2021年全球黑面琵鷺普查結果在近日出爐,根據香港觀鳥會統計,今年度冬族群數共5222隻,首次突破5000隻大關,其中台灣就占了約60%,穩坐全球之冠,日本及越南等地數量也提升,可見跨地域保育有成。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是自1994年由香港生態系統公司負責人戴名揚(Tom Dahmer)主辦,2003年由香港觀鳥會接手,於每年1月舉行,根據最新的普查資料,2021年全球黑面琵鷺度冬族群數共5222隻,其中台灣記錄到3132隻,佔全球總數量約60%,較去年同期增加347隻,也是歷年最高的一次。

在台灣內,台南地區記錄到2114隻,較去年同期增加275隻;雲林、嘉義地區有539隻,較去年同期減少113隻;高雄茄萣及永安濕地有408隻,較去年同期增加223隻。

另外,在香港記錄到336隻、中國1022隻、日本570隻、越南82隻、澳門45隻、韓國34隻、菲律賓1隻,泰國和柬埔寨則未發現。香港觀鳥會表示,包含台灣在內,日本、越南等地的黑面琵鷺數量均突破紀錄,可見跨地域保育成效。
57
黑面琵鷺數量回報 Black-faced Spoonbill Reports / Re: 20210301 永安溼地 V84
« 最新文章 由 紅鳩 三月 05, 2021, 08:11:58 am »
轉發在回報系統囉,
https://bfsn.bfsa.org.tw/
謝謝您
58
黑面琵鷺數量回報 Black-faced Spoonbill Reports / 20210301 永安溼地 V84
« 最新文章 由 陳惇聿 三月 04, 2021, 03:45:57 pm »
20210301
15:29
永安溼地
V84

黑面琵鷺停棲120隻
59
2021/02/24 19:41 自由時報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48461

台南鳥會今天(24日)分別於四草土城及七股頂山野放2隻黑面琵鷺,腳環編號分別為N08及N09。2隻黑琵皆疑似感染肉毒桿菌導致虛弱,被民眾及黑琵保育學會通報救援,經治療照顧後漸漸恢復元氣。日前經過特生中心評估並進行飛行訓練成功後,由台南鳥會上腳環及衛星發報器,於今日順利帶回原棲地野放。

編號N08的黑面琵鷺是1隻不到1歲的幼鳥,台江國家公園保育科以及台南市政府農業局人員接獲民眾通知後,協助聯繫救援並將傷鳥運送至動物醫院。

N09則是在農曆過年期間由黑琵保育學會人員發現,雖然是過年休假期間,還是輾轉聯繫上慈愛醫院金華院送醫進行救治。

台南鳥會表示,今年冬天黑面琵鷺因為傷病而死亡及被救援的個體已經超過30隻,數量較往年更多,多數是肉毒桿菌中毒所致,原因可能與去年12月較往年冷,加上降雨量少引起的乾旱,所以黑琵有較多機會誤食帶有肉毒桿菌的魚所致。
60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2200112.aspx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20日電)

嘉義縣政府今天在布袋濕地野放日前救治的2隻黑面琵鷺;嘉義縣境今年已發現9隻黑面琵鷺傷亡,應是誤食死魚肉毒桿菌中毒,縣府清除棲地死魚,傷亡數已比去年同期降低。

嘉義縣農業處長許彰敏表示,1月30日至2月4日縣府農業處陸續接獲保育人士通報,在布袋濕地周邊五區、八區及九區鹽田,發現6隻黑面琵鷺死亡,3隻出現軟頸、翅膀下垂、無法站立、虛弱等症狀。

農業處將存活的3隻黑面琵鷺送往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獸醫師診斷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經注射抗肉毒桿菌毒素血清,1隻仍不幸死亡,2隻醫治後康復,今天在布袋鎮新塭變電所旁濕地野放。

許彰敏強調,去年初黑面琵鷺曾大量傷亡,研判是誤食死魚中毒,因此在去年底寒流來襲時,縣府立即結合保育人士,在布袋、東石沿海濕地清除魚屍,並向漁民宣導儘速撈除漁塭死魚,避免鳥類誤食,黑面琵鷺傷亡數已比去年同期低。

嘉義縣農業處畜產保育科長石蕙菱表示,去年同期嘉義沿海濕地共發現15隻黑面琵鷺傷亡,其中8隻死亡、7隻救活;今年則有9隻黑面琵鷺傷亡,2隻存活、7隻死亡。

石蕙菱表示,從棲地的維護到發現死傷黑面琵鷺的處理,縣府已建立一套標準流程,盡力保育黑面琵鷺。(編輯:謝雅竹)1100220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