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會 黑面琵鷺 生態旅遊 學術調查 七股風情 黑琵志工 交流討論
   
 
 
學術專文
研究調查學術專文標記黑面
 

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伙伴關係(EAAFP)黑面琵鷺工作小組簡介

 紅鳩@2014-03-10

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East Asian – Australasian Flyway,簡稱EAAF)
by EAAFP


EAAFP logo
by EAAFP


International Single Species Action Pla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Black-faced Spoo
by Birdlife International


黑面琵鷺宣導海報
by EAAFP

 

本文圖文參考/摘錄/翻譯自EAAFP官方網站:http://www.eaaflyway.net/
遷飛路線(Flyway)是指遷徙性水鳥每年所經過的地理路徑,全球有8條主要的遷飛路線,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East Asian – Australasian Flyway,簡稱EAAF)為其中之一。EAAF北起俄羅斯遠東地區及阿拉斯加,途經東亞及東南亞,一路往南直到澳洲及紐西蘭,是超過250種5千萬隻遷徙性水鳥的家園,其中包括28種瀕危鳥種。
為了保護這些鳥類以及牠們賴以生存的重要棲息地,聯合國2002年於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了「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會中日本、澳洲及濕地國際(Wetlands International)共同提議建立一個Type II伙伴關係(Partnership),以推動EAAF內重要棲息地的保育及永續利用工作。接著於2004年,21個政府、政府間及非政府組織在韓國共同建立了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伙伴關係(Partnership for the East Asian – Australasian Flyway,簡稱EAAFP),目標在保護遷徙性水鳥、這些水鳥賴以生存的棲地,以及仰賴這些棲地維生居民的生計。目前包括遷徙性物種公約(CMS)、拉姆薩爾濕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濕地國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等重量級國際保育組織,已有15個政府組織、4個政府間組織、10個非政府組織及1個企業,共30個組織加入了伙伴關係。
為了協助各伙伴組織推動保育工作,EAAFP下成立了7個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其中黑面琵鷺工作小組(Black-faced Spoonbill Working Group)方於2013年10月12日,於EAAFP韓國辦公室召開首次工作會議並正式成立。主席由本會的老朋友~韓國水鳥網絡(Waterbird Network Korea)的Dr. Kisup Lee擔任,並由友會~香港觀鳥會的余日東先生擔任聯絡人。
工作小組首次會議共有來自南韓、北韓、日、中、港等12個組織的16位專家學者及政府代表參加。會中由國際鳥盟Simba Chan報告黑面琵鷺保育歷程、韓國水鳥網絡Kisup Lee報告韓國的保育現況,並估計目前約有500至600繁殖對、九州大學Hiroko Koike說明日本目前的保育狀況,並籍由DNA及穩定同位素分析發現,黑面琵鷺的基因基礎(genetic base)相當薄弱、中國鳥類環誌中心張國剛介紹了中國大陸2010至2012年間的黑面琵鷺普查結果,最多曾發現14個繁殖對,以及中國大陸目前面臨的保育問題、香港觀鳥會余日東報告了黑面琵鷺全球普查結果及香港與北韓地區黑面琵鷺現況。
目前小組成員除了主席及聯絡人外,尚有張國剛(中國大陸)、Hiroko Koike(日本)、Chong Jong Ryol(北韓)及南韓的政府代表等6人。會中草擬了小組的工作職權書(Terms of Reference),並依循2010年由國際鳥盟及CMS共同制定的第二版黑面琵鷺保育行動綱領(International Single Species Action Pla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擬訂了7項工作目標,包括:
1.保護黑面琵鷺的重要繁殖、過境及度冬棲地。
2.鼓勵遷飛網絡內各棲地及保護區相關組織加強彼此間的聯絡和協調。
3.促進各國及機關間的資訊交流。
4.建立資料庫以保存及分享黑面琵鷺與其重要棲息地之資訊。
5.進行黑面琵鷺保育相關研究。
6.進行範圍內濕地(尤其是潮汐區)的研究,並促進其永續利用。
7.加強範圍內的資訊流通、保育意識及教育。
近三十年來黑面琵鷺全球族群量上升了約十倍,台灣功不可沒。近來全球每年約有六成的黑面琵鷺來台度冬,第二版黑面琵鷺保育行動綱領也強調了保育台灣這個黑面琵鷺度冬棲息地的重要性,台灣自不可在EAAFP這個重要的國際保育交流平台上缺席。EAAFP黑面琵鷺工作小組的成立,勢將引導未來東亞各國於進行黑面琵鷺保育交流時,趨向透過此一平台進行。EAAFP雖是架構在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UNCSD)下,我國政府或難以官方身分加入,但EAAFP仍開放非政府組織加入。台灣應透過非政府組織積極爭取加入此一伙伴關係及工作小組,以與國際接軌,避免在國際保育舞台上遭到邊緣化。並藉此一平台與各國保育組織積極交流,一同推動第二版行動綱領以及未來的保育行動。

   
 

雜交琵的辨識

2021-04-10

黑面琵鷺觀察

2021-04-10

黑面琵鷺眼周黃斑虹膜顏色與年齡變化調查

2019-07-10

七股濕地環境變遷與鳥類群聚變化

2018-11-10

台灣黑面琵鷺族群變遷與當前保育議題

2018-11-03

黑面琵鷺存活率分析

2016-06-10

到台灣來過冬

2015-10-25

頂山鹽灘濕地復育計畫-水文監測初探

2015-07-12

都是深水魚塭的錯?論台江國家公園推廣「淺坪養殖」之迷思

2014-11-10

台灣黑面琵鷺保育三十年

2014-05-10

聯絡我們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