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會 黑面琵鷺 生態旅遊 學術調查 七股風情 黑琵志工 交流討論
   
   
 
 
心得分享 留言討論心得分享 友站連結 會刊下載
 


南瀛之旅/張哲維

 張哲維 / 員林國中一年級@2005-03-01

 

 今天我們到台南走一趟生態之旅,內容包括欣賞黑面琵鷺、沙洲上的和尚蟹、角眼沙蟹、木麻黃…、及四草紅樹林、賞鳥。

 首先我們搭「海洋號」前往台南三大洲(頂頭額、網仔寮、青山港)。首站先到了頂頭額汕,欣賞和尚蟹,當時因為和尚蟹數量並不多,所以船長用鏟子翻了一些沙子,果然一大堆和尚蟹就被挖出來了,和尚蟹蟹殼呈藍色,足呈紅色,看起來像剃光頭的和尚,和尚蟹遇到危險時會裝死,和尚蟹的公母很難分辨,分辨方法:打開腹部,如果有腹部特化或是有長棒狀交接器就是公蟹。天氣不好時則會在地底下行「隧道式」覓食,和尚蟹挖洞方式是逆時針挖法,而且在洞口會留下泥糞,如果看到隧道式的泥糞,那一定是和尚蟹的洞,解說老師還說一條隧道式洞穴中通常只住著一隻和尚蟹,當和尚蟹成群覓食時就向軍隊行走一樣,因此又稱「兵蟹」,通常會以相當大的數量成群結隊出現在地表覓食。紅樹林潮溝、潮間帶沙泥質灘地皆有分佈。

 這時船長突然發現一隻角眼沙蟹,解說員說角眼沙蟹跑的數度很快,一秒鐘大約可以跑3公尺,有沙灘上的飛毛腿之稱。體呈暗綠色,有點黃土色。四對腳的末端為白色,健壯有力,而且很長;第二、三對腳之間,有兩排毛。深度走動時將身體拱起,腹部不著地。步距很大,行動快速。約30~100公分不等。洞口有一堆扇狀泥糞,洞口形狀圓略扁。解說員還說角眼沙蟹公母的分法:公角眼沙蟹眼睛較母角眼沙蟹尖。另一種分法是看肚子,母角眼沙蟹的肚子較圓,角眼沙蟹的肚子較尖。解說員說角眼沙蟹最喜歡吃腐魚,所以只要在角眼沙蟹的洞口訪幾隻腐魚,過不久,角眼沙蟹就會出來了。

 接著我們就前往網仔寮沙洲,因為前往網仔沙洲的路程較長,所以一路上比較有趣,一路上看到了許多養蚵的蚵棚,解說員說養蚵有三種方式:1立棚 2倒棚 3浮棚。立棚:一般水深都在一公尺以上,利用鐵將蚵串成好幾串,如果水深不夠,養出來的科就不肥美。倒棚:將蚵平放在水上,水深約公尺即可。浮棚:利用保利龍,讓蚵漂浮在水上,是一般養蚵漁民常見的方法,養出來的蚵也較肥美。我們在蚵架上看見了幾隻鸕鶿,鸕鶿常停在蚵架上休息,是一種常見的鳥類,鸕鶿體下呈藍黑色、體上則為古銅色,加上體長達82公分,遠遠看去就像是全身烏黑在水面上飛行的舞者,因而有了「烏鬼」的別稱,加上其潛水與捕魚的技術高超,自古以來就成為中國南方漁民用來捕魚的最佳利器。

 在離網子寮沙洲不遠的路程中,我們看到一大堆木材,到了網子寮沙洲,,我們下了船,看到了許多木麻黃,解說員說:我們在海邊看到的一些木材就是木麻黃的屍體,因為木麻黃的根抓地力不是很好因此常常被強勁的海浪沖走。我們看到了一朵朵黃色的小花,說這叫黃花磯松,接著我們看到了海茄苳,解說員摘下它的一片葉子,用一個特殊放大鏡給我們看,我們看到了一顆顆鹽,解說員說海茄苳的葉子有鹽腺,可以把過多的鹽分直接排出體外。

 接下來我們便到七股去觀賞黑面琵鷺,黑面琵鷺-英名Black-faced Spoonbill,此名稱乃是根據其黑色面部近乎湯匙或琵琶型的嘴和類似鷺科鳥類體型而來。漁民另有扁嘴、黑面仔(台諺)的暱稱,(俗稱:La飛) 。琵鷺屬族群全世界共有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台灣野外只有黑面琵鷺和白琵鷺有發現的紀錄。黑面琵鷺外形體長約74~82公分,腳長、黑色、脛以下裸出。成鳥時期顏色為黑色,亞成鳥下嘴則稍成肉紅色,隨年齡增長漸漸轉成黑色,且上喙多橫紋刻凸。黑面琵鷺成鳥羽毛白色,一月底至三月底期間,由頭枕及頸部後方會長出淡黃色髮絲狀飾羽延伸至頸基前方。亞成鳥羽色和成鳥最大差異在亞成鳥初級飛羽的末端外緣為黑色,此黑色部分隨年齡增長至成熟慢慢換羽消失。

 黑面琵鷺,主要棲息於亞洲東部,每年冬季則南遷到台灣、香港、越南和菲律賓等地。大約在九月底十月初,首批的黑面琵鷺就會到達台灣,隔年四、五月還可以見到;近幾年來台的數量大約在700隻上下,約佔全世界的二分之一左右。牠們常集體覓食,白天裡大部分的時間,牠們常常成群在棲息地休息,每年三月開始,黑面琵鷺會陸續分批飛離曾文溪口返回北方,黑面琵鷺,此種鳥平時在主棲地休息,於夜間至附近漁塭覓食,但因不會游泳,故只在收成後的淺灘魚池覓食,因此較不為漁民所討厭。

 最後我們到了四草這個地方,到了大眾廟老師指著一個水泥塚解釋說:這是埋葬荷蘭人遺骨的地方。當然最主要的是來四草參觀紅樹林、在四草就有四種紅樹林,我們看到了水筆仔、五梨跤、海茄苳等植物。

 紅海欖,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五梨跤。經過專家的研究與確認,將其更正為紅海欖。紅海欖是一種具有胎生苗的植物,目前在台灣的數量已極為稀少,現今以台南市為主要分布中心,最大的分布族群就在四草至四鯤鯓一帶。主要辨識特徵,就是它具有懸垂狀的呼吸根。葉子是三種紅樹林植物中最大的,葉片的先端有一個芒狀的凸尖,大約在4-6月開花。

 海茄苳:馬鞭草科,海茄苳是台南地區最為普遍且數量最多的紅樹林種類。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樹下有細棒狀且成片生長的直立呼吸根。葉片比紅海欖小,但比欖李大,葉背有白色茸毛。花黃色,是三種紅樹林植物中最小的。花期5-7月,果實則大約在10月成熟。

 有「國寶植物」之稱的「水筆仔」正名茄藤樹,水筆仔的得名便因幼苗像是一枝枝懸掛的筆。屬於紅樹科,為熱帶的海邊、河口、濕地等地區常見的常綠灌木。從水筆仔開花、發芽、成熟、掉落、著根到成長的奇特過程,可以體會它在河口沼澤地這惡劣環境中巧妙的生存方式。每年5、6月,水筆仔就會開花,一朵朵像是白色的小星星。花謝之後,便長出圓錐的果實。果實成熟後,並不像一般植物會掉落,而是繼續留在母樹的枝條上,直接發芽,伸出胚莖,漸漸長成幼苗。這就是所謂的「胎生」。幼苗吸收母樹的養分,繼續成長。胚莖抽長成為筆狀,一枝枝垂掛在枝條間。頂端的胚芽和子葉包在蒂萼中,在母樹上度過脆弱的發芽期。到第二年春天,成熟的筆狀胎生幼苗從母樹上脫落下來,直直插入濕軟的泥地裏,開始獨立生活。如果掉在水中,會隨水漂流,一接觸陸地,便會就地生長起來。水筆仔一插入泥中,從根尖伸長出許多支根,使身體固定直立。支根不斷的伸展,來擴大根莖,抓緊泥土,同時又可以幫助根部呼吸。水筆仔往上抽長,長出厚厚的綠葉,可以貯存水分。經過兩年,就可以開花結果,繼續傳宗接代了。

 走著走著,老師又帶我們去欣賞特別的鳥,我們看到了蒼鷺、高翹鴴、金斑鴴等鳥類。蒼鷺俗稱:海站仔,牠是體型最大的鷺科鳥類之一,翅膀幾乎有1公尺長,飛行時翅膀幾乎不拍動,每年的秋天牠們會遠從北方飛到南方及台灣渡冬,牠們常三五成群的佇立在淺水海灘,靜靜的等待小魚游過來。高蹺鴴的腳特別長,在水中散步就好像在太空中漫步一樣那麼的悠哉。金斑鴴,是隻全身金黃色,十分漂亮的鳥。最後,老師帶我們到沙灘撿貝殼,有錐螺、 彩虹昌螺…等。結束了豐富的一天。

 

   
 

黑面琵鷺

2005-04-04

南瀛之旅/黃昱源

2005-03-01

南瀛之旅/陳酩孔

2005-03-01

南瀛之旅/劉晏岑

2005-03-01

南瀛之旅/詹金和

2005-03-01

南瀛之旅/郭千慈

2005-03-01

南瀛之旅/張哲維

2005-03-01

南瀛之旅/王奕方

2005-03-01

南瀛之旅/熊良鈞

2005-03-01

植物課程後隨筆

2004-09-01

聯絡我們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