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會 黑面琵鷺 生態旅遊 學術調查 七股風情 黑琵志工 交流討論
   
 
 

產業七股

生態七股人文七股
產業七股
七股飛羽
 

鹽分地帶~稻米

 朱雀@2006-03-11

圖1 八田與一沈思望向遠方的銅像
by 朱雀


圖2 嘉南大圳就造嘉南平原水利灌溉
by 朱雀


圖3 稻海是嘉南平原上熟悉的景致
by 朱雀


圖4 飽滿的稻穗皆是辛苦的成果
by 朱雀


圖5 稻田的淡水可改善土壤裡的鹽分
by 朱雀


圖6 稻田是典型的淡水濕地生態系
by 朱雀


圖7 風鼓是老一輩人的回憶
by 朱雀


圖8 水牛則是筆者兒時的回憶
by 朱雀

 

 台江陸浮後,隨著聚落漸漸形成,五穀雜糧漸有種植,但無水利灌溉,仍以捕魚與種蕃薯、雜糧為主,種稻則為「看天仔」[1],全憑天降甘霖保佑。1930年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終告竣工[2],大幅改善了嘉南平原的看天田,日人八田與一功不可沒,今日八田與一的銅像仍立於烏山頭水庫,每年5月8日嘉南農田水利會都會為八田與一夫婦舉行祭典,八田後代子孫也會遠從日本來參與,正所謂吃果子拜樹頭,追思感念八田與一造就嘉南平原數十萬公頃良田的恩澤。

 稻米(rice),其學名為Oryza sativa,為亞洲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除米飯外,尚可作粿、年糕、包粽...等。臺灣位處亞熱帶區,稻作一年可達三作,根據93年農業統計年報[3]指出,臺灣稻作面積共計237015公頃,台南縣主要為一期與二期稻作,共計14275公頃。七股地區隸屬鹽分地帶,但因灌溉系統健全而得以種植水稻,其稻作多與洋香瓜、蔥蒜等輪作,一方面是洋香瓜、蔥蒜等鹽地作物不宜連作,若連作將有損地力,另一方面是稻作之淡水也有助於將改良土壤中鹽分。

 也由於稻田屬於淡水濕地生態系的一環,其間生物相亦相當豐富,兒時小心翼翼走著田埂釣青蛙,長大後在稻田裡觀察蜻蜓、彩鷸等的情景均歷歷在目,過往由於化學農藥過渡使用,不僅破壞生態也危急人類健康,近年開始推展「無毒農業」,在東臺灣已有農民在稻田裡飼養特別培育的「合鴨」,合鴨可幫忙食福壽螺與田間雜草,待稻米收成時,小鴨也長大成了大鴨,也另有附加價值。

 稻米所衍生出的文化,已根深蒂固在每個人心中,當年赴汲歐陸時,跑遍各中國超商發現盡是越南、泰國與日本的白米,那種買不到每個人自以為傲的臺灣的、家鄉的白米的惆悵,時常喚起了阿嬤、父親講述當年農作的辛勞—牽牛、巡水、收割、插秧、除草至腰酸疼痛,現在踏在自家的土地上,每吃進一口白米飯,心裡都倍感滿足與感恩。

參考文獻
1、 黃福興等編著, 七股琵鷺鄉土情—人文地理篇, 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出版, 2001.
2、 蘇一志等編著, 烏山頭深度旅遊手冊, 台南縣政府出版, 2003.
3、 民國93年農業統計年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南瀛漁業~掛網笱

2004-10-07

南瀛漁業~魚塭

2004-09-09

台鹽機械製鹽流程

1999-01-01

鹽田

1999-01-01

人工鹽田

1999-01-01

機械鹽田

1999-01-01

七股鹽山

1999-01-01

聯絡我們 網站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