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41
中華鳥會
https://www.bird.org.tw/basicpage/1891

黑面琵鷺全球數量持續上升!「2022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的成果顯示,全球黑面琵鷺族群已來到6,162隻,其中在臺灣共記錄到3,824隻,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嘉義地區的黑面琵鷺數量成長最為明顯。過去不常有黑面琵鷺度冬的縣市如桃園、花蓮、臺東等,今年也都發現有零星個體度冬,顯示黑面琵鷺數量不只上升,度冬範圍也明顯持續擴張。

黑面琵鷺數量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由香港觀鳥會所發起,每年定期於一月召集各國調查員協力同步調查,而臺灣是黑面琵鷺最重要的度冬地,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負責統籌,聯繫全國鳥友協力進行調查,並由林務局推動的「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支持全臺灣的黑面琵鷺普查工作。2022年全球普查於1月8日至9日期間進行,全球數量持續突破紀錄,共調查到6,162隻黑面琵鷺,今年各度冬區的數量都有增加,整體相較2021年大幅增加940隻,其中臺灣是成長幅度最明顯的地區,全臺共調查3,824隻,超過全球總數六成,相較去年增加692隻(增加22.1%),族群數量保持上升的趨勢,更持續三年刷新歷史最大量紀錄。

普查首次13個縣市皆記錄有黑面琵鷺
臺灣的黑面琵鷺主要度冬在西南沿海,超過九成以上的族群集中分布在臺南、嘉義、高雄及雲林,其中今年臺南的數量有2,158隻(56.4%),主要在七股與安南(四草)地區;嘉義有962隻(25.2%),主要在布袋和鰲鼓濕地;高雄有369隻(9.7%),主要在茄萣、永安濕地及高屏溪口;雲林的數量有227隻(5.94%),主要在口湖以及濁水溪口南岸。屏東、金門及宜蘭有穩定的小族群度冬,其中屏東有36隻(0.9%),主要在大鵬灣與田厝;金門有29隻(0.8%),主要在慈湖、浯江溪口與西湖;宜蘭有27隻(0.7%),主要集中在頭城下埔。特別的是,今年有較多零星的黑面琵鷺出現在其他縣市,包含臺北、桃園、新竹、彰化、花蓮及臺東等地都同時有1-5隻不等的度冬個體,總共13個縣市都有記錄到黑面琵鷺,是同步普查有史以來首次的紀錄。

黑面琵鷺分布範圍持續擴大
從各區數據的變化來看,黑面琵鷺在臺灣不只是數量持續增加,也持續擴大度冬棲地範圍。今年臺南、高雄、雲林的數量維持在小幅度的變化,數量增加最顯著的區域則在嘉義布袋,總數量為783隻,對比去年棲地乾旱的狀態,今年水域環境狀況較佳,增加了564隻,也首度刷新嘉義地區普查的最大量。屏東往年並無黑面琵鷺度冬,自2021起已有連續兩年的度冬紀錄,未來應有機會建立長期穩定的度冬地。而今年最特殊的現象,莫過於往年不常有黑面琵鷺度冬的縣市,今年卻同時有許多零星個體度冬,破除「零鴨蛋」的魔咒,讓各地調查員也非常的驚喜,例如臺東是首次普查當日記錄到黑面琵鷺,桃園、彰化、花蓮也是普查期間未有紀錄多年。從零到有,從少變多,種種跡象皆證實黑面琵鷺在臺灣的度冬範圍越來越擴散。

保育工作有賴公私協力
農委會林務局近年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結合公私部門合作推動友善棲地,包含沿海濕地環境的保全;台江國家公園鼓勵友善棲地的魚塭養殖,也推動在地的生態旅遊,並改善保護區內的棲地環境。黑面琵鷺族群逐年攀升是民間、政府與國際間共同協力的保育成果,相較於30年前的滅絕危機已有大幅度的改善,然而對比其他族群健全無虞的物種,全球僅六千隻的黑面琵鷺仍是需要注目的受脅鳥類,棲地保育不能懈怠。近期正值黑面琵鷺的北返季節,期待未來族群數量持續上升,早日脫離瀕危名單。

合作夥伴:
感謝基隆市野鳥學會、台北市野鳥學會、桃園市野鳥學會、新竹市野鳥學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臺灣野鳥協會、彰化縣野鳥學會、雲林縣野鳥學會、嘉義市野鳥學會、嘉義縣野鳥學會、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解說團隊、台南市野鳥學會、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高雄市野鳥學會、茄萣生態文化協會、屏東縣野鳥學會、宜蘭縣野鳥學會、花蓮縣野鳥學會、台東縣野鳥學會、金門縣野鳥學會、澎湖縣野鳥學會等單位協助調查。

補助單位:
感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台江國家公園的支持。
42
2022/4/8 09:39(4/8 12:46 更新)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4080045.aspx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8日電)

2022黑面琵鷺普查出爐,全球黑面琵鷺族群數量高達6162隻,其中台灣共記錄到3824隻,持續為黑面琵鷺主要過冬濕地外,度冬範圍也擴大,全台共13縣市記錄到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是由香港觀鳥會所發起,每年固定於1月召集各國調查員協力同步調查,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執行林務局「綠網關注鳥類族群調查暨保育教育計畫」,統籌聯繫全國鳥友協力進行黑面琵鷺普查工作。

根據普查資料,2022年全球普查於1月8日至9日期間進行,繼去年記錄到5222隻的新高後,全球數量持續創新高,今年共記錄到6162隻黑面琵鷺,除了澳門與菲律賓外,各度冬區的數量都有增加,整體相較2021年大幅增加940隻。

其中,台灣是成長幅度最明顯的地區,全台共調查3824隻,超過全球總數6成,相較去年,增加692隻、增加幅度22.1%,族群數量保持上升趨勢。

台灣的黑面琵鷺主要度冬在西南沿海,超過9成以上的族群集中分布在台南、嘉義、高雄及雲林,其中今年台南的數量有2158隻(56.4%),嘉義則有962隻(25.2%),高雄有369隻(9.7%)等。

特別的是,今年有較多零星的黑面琵鷺出現在其他縣市,包含台北、桃園、新竹、彰化、花蓮及台東等地都同時有1至5隻不等的度冬個體,總共13個縣市記錄到黑面琵鷺,是同步普查有史以來現蹤最多縣市的紀錄。

至於從各區數據的變化來看,黑面琵鷺在台灣不只是數量持續增加,也持續擴大度冬範圍,今年台南、高雄、雲林的數量維持在小幅度的變化,數量增加最顯著的區域則在嘉義布袋,總數量為783隻,對比去年棲地乾旱的狀態,今年水域環境狀況較佳,增加了564隻,也刷新嘉義地區普查的最大量。

此外,今年最特殊的現象為往年不常有黑面琵鷺度冬的縣市,今年卻同時有許多零星個體度冬,讓各地調查員也非常驚喜,像是台東是首次普查當日記錄到黑面琵鷺,桃園、彰化、花蓮也已有多年在普查期間無紀錄。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近期正值黑面琵鷺的北返季節,期待未來族群數量持續上升,早日脫離瀕危名單。(編輯:李錫璋)1110408
43
黑臉琵鷺全球數量首破六千再創新高 后海灣數量稍回升 數字趨平穩
https://cms.hkbws.org.hk/cms/join-us-tw/zh-tw/project-tw/endangered-species-tw/bfs/bfs-census-2022

由香港觀鳥會統籌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22」已於1月7至9日完成。本年度黑臉琵鷺全球數量達6,162隻,再創有記錄以來新高,較去年上升18%,增加了940隻。后海灣(包括香港及深圳)錄得369隻,按年上升9.8%,數字與過去幾年相距不大,趨於平穩。

黑臉琵鷺全球數量續升 十年九度刷新紀錄

本年度普查覆蓋全球約150個地點,除了澳門及菲律賓,其餘度冬地的黑臉琵鷺數量均有增長。台灣繼續是最主要棲息地,全球逾62%、即3,824隻黑臉琵鷺在該處度冬,按年升幅為22.1%;日本亦上升19.8%,錄得683隻。兩地黑臉琵鷺大增,加上后海灣以及中國大陸的數量回升,令全球黑臉琵鷺數目得以首次突破6,000隻,亦是過去10年來,第9次錄得破紀錄新高。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今年錄得兩隻黑臉琵鷺,是1994年首屆普查以來的南方新記錄,反映黑臉琵鷺於東南亞棲地範圍廣大。

在港數量止跌回升 全球佔比續跌

后海灣黑臉琵鷺數量連跌兩年後回升至369隻,較去年多33隻,米埔自然保護區和香港濕地公園錄得的黑臉琵鷺總和增加,兩處地方均實施生態環境管理,為黑臉琵鷺提供合適棲息地。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提醒,后海灣普查結果雖有增長,但升幅不算顯著,不能因而斷定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他表示:「香港的數字上升,某程度上要歸功於全球種群增加,有更多黑臉琵鷺選擇在本港越冬停歇。」

不到20年前,香港曾是全球五分一黑臉琵鷺的度冬地。然而,后海灣自2010年錄得歷屆普查最多的462隻黑臉琵鷺後,多年來未見突破,2016年起一直維持於300多隻的水平;與此同時,全球數量則穩步上升,台灣、中國大陸及日本的數字近年屢刷新紀錄。時至今日,后海灣只佔全球黑臉琵鷺數目約6%。

后海灣保育前景 取決北部都會區規劃

要吸引更多黑臉琵鷺來港棲息,關鍵在於保存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本會期望《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設立的三個濕地保育公園,可成為保育契機。余日東強調,濕地保育公園須符合三大基本條件:範圍廣闊、生態友善及減少人為干擾,「不能只是『公園仔』,地方要夠大,要有充足食物來源。」

余日東建議,將國際鳥盟確認的重點鳥區「內后海灣及深圳河集水區」納入濕地保育公園範圍,甚或提升至《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下的限制地區,制訂長遠保育方案及生境管理措施,保育白泥至馬草壟一帶的魚塘、泥灘、沿海濕地等多元化生境。潮間帶泥灘及魚塘濕地向來是黑臉琵鷺及候鳥重要覓食地,政府收地前後都應以生態友善方式維持運作,例如收成後降低魚塘水位讓水鳥捕食雜魚小蝦,發揮其生態價值。濕地保育公園落成開放後,必須劃設禁區,保護黑臉琵鷺棲息及覓食地免受人為干擾。最後,本會再次促請政府妥善規劃濕地保育公園,制訂收地時間表,擴大自然保護區範圍,保護后海灣生態。
44
自由時報
2022/03/16 21:53〔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嘉義縣布袋鹽田濕地是重要候鳥棲息地,目前有部分委由高雄市野鳥學會認養管理,並與在地保育人士邱彩綢推動保育;3月12日保育人士進行黑面琵鷺調查,在舊五區鹽田發現黑面琵鷺傷亡,共7隻死亡及1隻軟腳活體,經通報嘉義縣府農業處、嘉義縣野鳥學會協助運送檢驗及救治,但軟腳的黑面琵鷺仍於3月14日死亡。

邱彩綢等3月12日在舊五區鹽田發現黑面琵鷺傷亡,經通報縣府,擴大搜索範圍,花費2小時在鹽田內奔走,總共發現7隻死亡個體及1隻軟腳活體,現場沒有發現魚隻死亡。

7隻死亡個體由嘉義縣野鳥學會協助運送至嘉義縣府家畜疾病防治所,再轉送至新北市淡水區的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死因。1隻軟腳活體由嘉義縣府農業處緊急後送到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接受治療,因為太過虛弱急救後沒有好轉,不幸死亡。

救援黑面琵鷺不是只有不幸的消息,也有讓人振奮的經驗;邱彩綢說,近年來保育人士在布袋鹽田多次救援中毒的黑面琵鷺,其中2021年2月4日發現黑面琵鷺中毒進行救援,其中編號N06的黑面琵鷺,經治療復原後於3月野放,很罕見的於11月時在布袋地區發現N06在魚塭覓食,從救治、野放再遇見同一隻黑面琵鷺,很難得。

邱彩綢說,布袋鹽田的黑面琵鷺已換好繁殖羽,非常漂亮,與其他冬候鳥已準備北返,鳥友和民眾們若看到黑面琵鷺或其他鳥類活動狀況異常、受傷或死亡,可聯繫嘉義縣府農業處05-3620123轉8803,搶救野鳥增加其存活機會,很感謝嘉義縣府與嘉義縣野鳥學會協助。
45
中華日報 2022-03-04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545162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躺趴在泥灘地的「N30」黑面琵鷺,奄奄一息,經台南市野鳥學會保育員送往動物醫院急救「死馬當活馬醫」,連續四天施打肉毒桿菌抗毒素血清,將牠從「死門關」救了回來,不僅是搶救黑琵的一項奇蹟,也是醫療耗資最多的個案,光是血清成本就超過四萬元。

台南鳥會於二月三日接獲民眾電話求救,一隻黑琵躺趴在府安路七段一處魚塭泥灘地,搶救人員依手機GPS定位搜尋,發現黑琵全身飛滿了蒼蠅,眼睛部分呈現死亡魚眼的色澤,原本以為是死亡個體,討論如何處理屍體,但黑琵極微弱擺動了兩秒脖子,顯示還不想放棄生命。

黑琵送往慈愛動物醫院急救,奄奄一息,非常不樂觀,獸醫連續四天施打肉毒桿菌抗毒素血清,將牠從「死門關」救了回來。獸醫陳培中表示,「N30」黑琵幾乎是病危,每分鐘只有六次呼吸,施打第一劑血清未見反應,第二天第二劑才挺起脖子,顯見與死神搏鬥,之後施打了兩劑血清,頑強從瀕死邊緣回來,是搶救黑琵的一項奇蹟。

陳培中說,肉毒桿菌抗毒素血清是「孤兒藥」,國內未生產,必須從國外進口,且藥劑費用相當昂貴,1cc約兩萬成本,「N30」黑琵打了四劑總計2cc,還有抗生素、點滴及氧氣治療,也是醫療耗資最多的黑琵個案。
46
《蘋果新聞網》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20227/LROE4CY4PRC2NG7JKRLX3NUU34/

有鳥界人士質疑台灣西海岸離岸風電,將危及瀕危保育黑面琵鷺的遷徙動線;不過,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教授孫元勳,追蹤19隻黑琵發現,其中3隻路徑雖捲入風機組範圍,卻突然閃過,有1隻甚至接近風機前,瞬間爬升逾200公尺高空,順利通過葉片施轉區,逃過死劫,研究團隊判斷和黑琵好視力有關。

繫放追蹤器飛回韓國的19隻黑琵,去年10月起陸續飛回台灣的有6隻,腳環編號T95的黑琵更令愛鳥人士跌破眼鏡!不僅安全通過風場,更像人類登山「單攻」般,去年10月17日從韓國遷徙台灣度冬,清晨6時許起飛,以平均時速80多公里,在隔天凌晨1時許,在彰化沿海進入台灣,19小時一口氣飛了1700多公里。

飛行過程,T95搭東北季風順風南下時速約90公里,靜風時速約50至60公里,打破黑琵從韓國到台灣動輒半個多月的飛行時間。目前牠在嘉義沿海棲息過冬。

研究人員發現,黑琵是東亞、南亞才有的物種,全球目前估逾5000隻,被列保育瀕危物種。每年秋季起,從朝鮮半島起飛南下過冬,以往文獻,會先越海飛到中國江蘇、浙江等地,走走停停過程,其中約6成數量飛往台灣;其他的則飛到福建、廣東、越南、泰國等地。

在台灣的黑琵,翌年2、3月起會北返繁殖,孫元勳表示,從追蹤器發現,年紀較長的成鳥會提早北返,且可能從台南、嘉義等偏南部地區出海;年紀較輕的黑琵,飛到彰化以北、甚至北部地區才飛離台灣出海。

因為台灣沿海在中、彰、竹、苗的離岸風場,無可避免是黑面琵鷺的必經之地,2012年迄今,曾由台師大、屏科大與韓國團隊合作,為近40隻黑琵裝上太陽能衛星定位器後繫放,除了解黑琵跨海遷移路線和飛行高度,試圖釐清風機對台灣稀有候鳥的影響。

這回的19隻黑琵,則由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與德商達德能源公司、光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台南鳥會等合作,不同於2012年的團隊。

研究人員在去年19隻繫放新式追蹤器的黑琵中,目前觀察到6隻回台灣,另外13隻,有的追蹤器顯示還在韓國,有的在中國等地。

初步發現有一隻黑面琵鷺的飛行軌跡與風電機的葉片施轉範圍區(RSA)重疊,但該黑琵在接近風機前,突然從原本不到百公尺高,爬升逾2百公尺高,越過RSA。

孫元勳指出,黑琵的視力雖不如猛禽可尋找一、兩公里外的獵物,但黑琵的視力也相當好,有看見前方阻擋物,就能避開危險。

孫元勳表示,基於生態保育,對國內沿海目前運作中的百餘座風機組,及未來可能政府將繼續增建的風機組,一隻安全飛過的數據,仍有待探討風機對黑琵的影響到底如何?故未來擬再增加繫放樣本,建立更多數據、資料。

至於另研究人員大開眼界的T95黑琵,孫元勳表示,是去年在嘉義鹽水溪被通報中毒的救護個案,經一個多月養護、室內放飛等後,繫上追蹤器等,去年由台南市長黃偉哲主持野放的4隻黑琵之一;也是目前唯一紀錄到如搭乘「韓台直達機」單攻的黑琵;其它有追蹤器的黑琵都走走停停才到渡冬地。

目前被發現黑琵死亡原因?孫元勳指出,據歷年統計,戶外貓狗追咬、高壓電線、通訊鐵塔、車禍、農藥等,原因多元。其中,近年黑琵的群體大量死亡案例,都與中毒有關,其中又以肉毒桿菌致死為主因。

孫元勳表示,本月19日在台南又有一件黑琵救護案例,牠被發現跪棲淺灘沙洲水域,身體無力,無法飛行,附近還伴著兩隻死亡的蒼鷺和雁鴨,保育人員救回後,發現也是肉毒桿菌造成。

他強調,而冬季枯水期,加上若氣溫較高或有氣溫高低陡變化時,在缺水水域就易造成水中缺氧,黑琵食肉的魚隻體內就易有較高肉毒桿菌,黑面若因此食用,就易出現中毒現象,嚴重者就會造成集體死亡。(地方中心陳宏銘/屏東報導)
47
17:322022/01/06 中時 張毓翎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106004471-260405?chdtv

近期台南市南區喜樹及安南區四草溼地分別出現鴨科排遺與死亡的黑面琵鷺檢出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這與去年入冬韓國、日本爆發H5N1亞型病毒株相近,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動保處推測病毒疑由候鳥帶入台灣,已加強周邊養禽場監測、防疫消毒。

市府農業局動保處祕書蘇園指出,去年12月18日鳥友發現四草溼地出現一隻死亡、腐爛已久的黑面琵鷺,將檢體送淡水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竟檢出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隔沒多久,去年12月31日在喜樹溼地鴨科類的排遺中,又被驗出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

蘇園說,台灣候鳥路徑上游國家為韓國和日本,推測病毒可能由這些上游地區輾轉傳入而來,冬天為禽流感好發季節,針對這個情形,已對排遺撿拾點半徑5公里內的29場養禽場進行訪視及採樣監測,雞隻均健康無異狀,同時亦派遣防疫消毒車在溼地周邊及禽場消毒。

市府農業局動保處表示,去年至今年1月4日,全台共發生25例禽流感案例,顯示環境中病毒仍存在,台南雖然目前無疫情發生,但仍提醒養禽業者加強場區消毒、圍網防護、人車管制等生物安全防疫措施,並配合動保處辦理冬季家禽流行性感冒強化防疫措施。

市府也呼籲,從事戶外踏青活動的民眾,勿直接接觸野外禽鳥或其排泄物;進行野外賞鳥及生態教育活動後,也記得用肥皂勤洗手,若身體出現感冒症狀或發燒,應戴好口罩並就醫治療。
48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7864066
發稿單位:台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發稿時間:110年12月31日11:03
發稿人:李信毅 06-6322231#6082

台南市政府積極推動黑面琵鷺保育工作,於今年12月13日至19日間,陸續在安南四草保護區及私人魚塭內發現死傷黑面琵鷺共8隻,其中3隻發現時已死亡,另外5隻(N17、N18、N19、N20、N21)經下灘搶救,護送至慈愛動物醫院醫治,經醫師診斷為肉毒桿菌中毒,立即施打抗血清藥劑,5隻黑琵在院方照顧下逐漸恢復健康,並經獸醫師評估可進行野放,因此於今(31)日上午10時,在四草保護區由市長黃偉哲與相關人員進行野放,黃偉哲籲請大家攜手推動黑面琵鷺保育工作,並祝福黑琵族群成長茁壯。

市長黃偉哲表示,今天選擇在2021年的最後一天來野放N17~N21黑面琵鷺,讓牠們能歡度2022,而這5隻黑面琵鷺,其中有3隻是農業局巡查員所發現,另2隻為台南市野鳥學會志工所發現,顯示大家合作無間,對於黑面琵鷺的保護及棲地的安全都發揮作用,而台灣對黑面琵鷺保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目前全球大概60%的黑面琵鷺來台灣度冬,這個族群已日益擴大,表示保育工作已有成效,也期盼持續精進,大家一起珍視黑面琵鷺。

農業局長李建裕指出,受傷的5隻黑琵在慈愛動物醫院細心照料下漸能覓食,為使其能適應野外環境,將5隻黑琵送至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行後續照料及野外訓練,經10餘天觀察,獸醫師評估可進行野放,為利後續追蹤5隻黑琵,分別繫上N17、N18、N19、N20及N21腳環,預祝5隻黑琵野放後平安健康。

黃偉哲非常感謝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慈愛動物醫院、台南市野鳥學會、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及相關保育志工參與N17~N21共5隻黑琵救援、醫治及照顧,讓牠們能在短期間內恢復健康。

隨著氣候轉涼,為避免黑面琵鷺感染肉毒桿菌發生死亡情形,市長黃偉哲呼籲大家一發現有黑面琵鷺個體活動力弱,無法飛翔甚至蹲坐地面、嘴巴微張、軟頸、翅膀下垂等情形,請立即通知農業局(聯絡電話06-6321731),或立即下灘搶救並送至慈愛動物醫院醫治,以縮短救治時間,讓黑琵存活率相對提高,請大家一起為黑面琵鷺保育共盡心力。
49
2021/12/31 11:57(12/31 12:21 更新)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12310086.aspx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31日電)

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及私人魚塭12月中旬陸續發現8隻死傷黑面琵鷺,其中3隻死亡,5隻肉毒桿菌中毒,經過救治恢復健康,今天在保護區野放,讓黑琵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今天上午在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野放的黑琵,分別是編號N17、N18、N19、N20、N21,這5隻黑琵是今年12月13日至19日間發現的倖存者,當時診斷是肉毒桿菌中毒,被送至慈愛動物醫院施打抗血清藥劑後逐漸恢復健康。

在場野放黑琵的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這5隻野放黑面琵鷺,其中3隻是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巡查員發現,2隻是台南市野鳥學會志工發現,顯示大家合作無間,對黑面琵鷺保護及棲地安全發揮作用。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建裕表示,這5隻受傷黑琵在慈愛動物醫院照料下漸能覓食,後來更送到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行野外訓練,獸醫師評估可進行野放,再分別繫上N17、N18、N19、N20及N21的腳環,以利後續追蹤。

台南市政府發布新聞稿呼籲,若發現黑琵活動力弱,無法飛翔甚至蹲坐地面,嘴巴微張、軟頸、翅膀下垂等情形,應立刻通知農業局(聯絡電話06-6321731)或下灘搶救送至慈愛動物醫院,以縮短救治時間,提高黑琵存活率,為黑琵保育共盡心力。(編輯:黃世雅)1101231

黃偉哲說,台灣對黑琵保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目前全球約60%黑琵來台度冬,黑琵族群日益擴大,保育工作已有成效,他期盼持續精進,一起珍視黑琵。
50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6日電)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112060111.aspx
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於11月13、14日連續2日於台南七股頂山鹽灘發現癱倒黑面琵鷺,第一時間救援並確認為肉毒桿菌中毒,治療後至今恢復良好,預定明天進行野放。

台南市野鳥學會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於11月13、14日連續2日於台南七股頂山鹽灘發現癱倒的黑面琵鷺,於第一時間救援,隨後送至台南市野鳥學會義診醫院慈愛動物醫院金華院進行救治。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經獸醫師判斷為肉毒桿菌中毒,立即施打肉毒桿菌毒素血清,同一時間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進行採檢,經住院觀察,癱軟情況逐漸好轉,恢復精神及站立能力,隨後於11月16日轉往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提供大空間進行恢復訓練。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經過訓練,2隻黑面琵鷺活動力恢復狀況良好,檢驗結果為肉毒桿菌陽性(已解毒病癒)、禽流感病毒陰性,急救站獸醫師判斷可野放。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野放前2隻黑面琵鷺由台南市野鳥學會及屏東科技大學團隊分別繫上編號為N13、N14的國際標準腳環與衛星發報器,預定明天上午由台南市長黃偉哲進行野放。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國際黑面琵鷺繫放腳標包含3個部分,右腳脛骨繫號碼環、左腳脛骨繫由紅黃藍綠白5色中2至3個顏色排列的組合色環、右腳胕趾骨繫金屬環。各國號碼環都有各自不同的代表色,韓國為紅色、日本為黃色、香港為綠色,台灣代表色為白字藍底。

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台灣第1隻採用國際腳環標放的黑面琵鷺為T01(T為Taiwan字首),於1998年野放。2021年1月第100隻使用T字首國際標準環的黑面琵鷺已野放,目前字首已改為N,最新編號為N14。(編輯:黃世雅)1101206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